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
大泽乡起义两千年前最为最为著名的起义者陈胜在反抗秦朝暴政的起义过程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随后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成为秦朝灭亡的前奏。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成为了激励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座右铭!纵观中国历史中,最激励人心的的无非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天历元年()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明朝那些事儿》讲得很好,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因为,他要吃饭。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也只好离开寺庙去做乞丐了。再到25岁的时候,由于受到师兄的污蔑,将要被抓去砍头。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被迫作出选择去参加了红巾军,从此走上造反保命的道路。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在李善长的建议之下做出了高筑,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至正十六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64]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是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他们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逐渐的,他们成为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农民起义军,与其他农民起义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日后争霸天下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至正十六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得到了向全国发展的坚实根据地。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产外,效法曹操,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负责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之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统一了江南。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八月,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葬于紫金山明孝陵。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甲辰,上谥曰“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六月十一日丁巳,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十一月朔,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纵观洪武大帝一生,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从一个乞丐到皇帝,真正的向世人展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境界。
上一篇文章: 学之重,志之向,虽千万人吾往矣 下一篇文章: 穹窿山,天下第一智慧山骑游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