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自爆被老师打压你可能不知道,80的
闺蜜最近和我吐槽:
我家孩子现在太难带了,简直就是问题大王!!
“妈妈,你的口红为什么都是红色的,没有黑色的口红吗?”
“妈妈,电视为什么要用遥控器开,不能用嘴开吗?”
“妈妈,人为什么要穿鞋子,穿袜子不能直接出去吗?”
每天应付孩子的各种问题,精疲力尽啊!
一会儿好奇这个,一会儿质疑那个...
恭喜你,这样的孩子虽然现在难带,但是以后,最有出息!
1
孩子的优秀,往往都是从敢质疑开始的。
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把2到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比较健谈,性格叛逆性强;另一组比较听话,性格比较弱。
经过长期对比观察,第一组孩子中,80%意志力和独立分析判断对错的能力都比较强。
而第二组中,只有20%具有独立分析能力。更多的孩子喜欢依赖别人,没有自决权。
孩子敢质疑是好事,说明他们有独立思考能力,既能发现问题,也能解决问题。
之前,一个叫汪正扬的小男孩火了。
13岁时,就发现了系统的漏洞,
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小,就觉得自己不如前辈,
也没有因为是知名大公司,就怀疑自己,
他向公司“库带计划”提交了可能影响上百家网站的系统漏洞。
就这样,他成为了中国年龄最小的黑客。
被邀请参加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顺利进入了清华附中。
正如清华校长所说:“我们未来需要有创造力的孩子,而那些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孩子,注定被淘汰。”
2
看过一个国外的电影,有一个情节是老师在给孩子上课。
其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老师:我向你们保证,若上帝存在,他是邪恶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吗?若上帝创造万物,那他也创造了邪恶,既上帝也是邪恶的了。
学生:寒冷存在吗?
老师: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寒冷当然存在,难道你未曾冻过吗?
学生:事实上寒冷并不存在。根据物理定律。我们所谓的寒冷,实质上是缺少热量。老师,黑暗存在吗?
老师:当然存在了。
学生:这也不正确。黑暗也是不存在的。黑暗实质上是缺少光。人应该研究光,而非黑暗。邪恶并不存在,它就好像是黑暗与寒冷。上帝没有创造邪恶,邪恶只是人在缺少对上帝爱时的一种状态。
这个敢质疑权威的学生,就是爱因斯坦。
孩子是可以从小看到大的,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不盲从固有的认知,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世界。
这样的孩子,才能改变世界!
3
敢质疑的孩子能够改变世界,而不敢质疑的孩子只能被世界改变!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典型。
对老师说的话深信不疑,
老师下达的通知命令必须实打实地执行。
有一次,老师让他们第二天要穿短袖校服来上学,但天气温度骤降,妈妈就想给孩子换厚实一点的衣服;
没想到的是,孩子硬是不从。
最后,穿着短袖去上学了,结果感冒了~
不管实际情况,不敢质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并不是个好事。
其实就是孩子的脑筋“太规矩”了,这很有可能是他们的思维韧性不足所导致的。
啥是思维韧性?就是在思考一件事情上所花的时间。
当孩子的思维韧性不足时,他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就会非常少。
就会出现不愿思考,思考问题不够深的情况。
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不知变通的人,不能根据不同环境进行不同思考,这样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4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刻板、固执呢?
1.孩子在说出不一样想法的时候,你按下了暂停键
“你怎么这么笨,照着别人做不行吗”
“能不能省点心,竟想些没用的”
孩子被打击的太多,就会渐渐变得不懂变通,觉得按照父母或者老师的话去做才是最安全的。
2.替孩子安排事情的步骤
孩子搭积木,你在旁边指手划脚:不对不对,先别搭这个,先搭那个......
用既定的模式去要求孩子,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想要自家孩子有创造力、有出息,千万不能管太多:
1.首先,咱得允许孩子异想天开,多鼓励
孩子把天空涂成紫色,你可以说“哇塞,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天空“而不是强行纠正”天空是蓝色的啊“
2.多向孩子提问题,多问几句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能和妈妈讲讲这么做的好处吗...”
3.孩子遇到问题,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让他选择适合他自己的步骤。
“你自己先琢磨一下吧,妈妈一会儿过来帮你”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尊重孩子的好奇本能,多倾听、多引导、少命令、少强制。
5
《奇葩说》第六季的冠军詹青云,曾经说起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学数学,老师说2比1大,3比2大,10最大。
那时的她,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小朋友一开始都能理解什么是大小。
而她的理解是1写在格子里面,2要比格子大一点,写到10的时候要用整个本子来写。
当时,老师并没有夸她脑回路清奇、天赋异禀。
而是,说她蠢,告诉她妈妈:我教不了你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对于“不一样”的声音,没有那么多的赞许,没有那么多的宽容,没有那么友好。
当孩子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有一些想法和大众格格不入时,最应该聆听和保护他们的,应该是爸妈。
很多时候,是我们害怕孩子“爱找事““不合群”“钻牛角尖“,害怕遭受社会的质疑,而“逼”着她们将自己真实的思想隐藏了起来。
慢慢地,他们就活成了“大众”的模样。
而成功、优秀的人,本来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所以才没有变得“平凡”。
如果因为我们的害怕,让孩子掩藏自己,去做那个“没什么特别”的人;
扼杀他们成为“不平凡”的可能性,有一天,一定会觉得有些遗憾吧。
支持孩子的“不一样”,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孩子呈现无数的可能性。
其他的,就教给咱们孩子自己去决定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