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件一级馆藏多幅宋元古画国博中国古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93008.html

自年12月17日,国博推出“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后,关于这一展览的每一次动作,似乎都能在公众中引起波澜。

专题首展中,国博为公众奉上了多件宋元真迹,其中就包括将近10米长的宋人《辋川图卷》以及任仁发《饮饲图卷》,还有在中国美术史中屡次出现的《果熟来禽图》等,参观者络绎不绝。国博表示,在“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中,希望能通过定期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文物活起来。

展览海报

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常设展重装上阵,对公众展出。全部展品更新后的“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展览架构不变,以时间为主线,用50余件珍稀名作分三个单元,系统展示宋元以降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其中包括6件国博一级馆藏。

展览现场

其中,绘画方面既有宋人《雪窗读书图页》《狩猎图页》,也有元人《谈经图轴》,以及“四王”“四僧”“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等不同流派的精品力作。

展览现场

书法方面则有姚燧《草书诗卷》、福德《行书跋阎立本白马驮经图卷》、吴宽《行书游西山记卷》,以及文徵明、董其昌、傅山、刘墉等诸多名家作品,其中宋代冯预《楷书历代三宝纪卷第八卷》为北宋写本《大藏经》中形制最完整的一卷,是佛学文献从写本向刻本转型的重要物证。

为了配合展览,同时还展出了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下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6件国博一级馆藏书画吧!

宋·佚名《雪窗读书图》

《雪窗读书图页》49.2x31cm佚名宋

乍一看,观众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幅描绘大雪时际,一人临窗坐读的场景,和今天你我在飘雪时节,窝在家里看书的场景没什么两样。

但细细看去,才会发现,这幅画非常有趣。

一幅安静的绘画

这是一幅非常安静的绘画。

远山连绵起伏,一片白雪皑皑,其形如带。

远处影影绰绰的山影

近景处山崖陡峭,几乎呈直角挺立,高峻奇险,崖上枝叶苍茂,长松苍劲,虽寒冬已至,老松仍枝叶茂密葱郁,巨大的树冠因白雪覆盖而显得有些朦朦胧胧。

近景山崖上的枝叶苍茂

院内的青竹枝叶丛茂

山崖脚下有一山坡,山坡后有一处院落,院落柴门紧闭,中有茅屋两幢,茅屋旁是根根青竹枝叶丛茂,屋内有一人正临窗坐读,虽然天气严寒,读书人却已经完全沉醉书中,入定了一般纹丝不动。

院落柴门紧闭,读书人已经完全沉醉书中

这幅画里没有走街串巷,热闹喧嚣。只有一个在紧闭的柴门内静坐读书的人,别无其他。

按照中国绘画传统来看,毫无疑问,作于宋代的这幅画中坐着的人是一位男士。在深受儒家传统,考取功名,以便“齐家平天下”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隐居深山,闭门读书?中国历来以耕读传家,画中为何没有耕作之地?一座院落内又为何没有家眷?场景为何偏偏是雪景?

柴门紧闭

可能的解释是,这并不是一幅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象。倒不是说,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一个人在大雪中,紧闭家门,在屋内安静读书的场景。而是,这种静谧,是画家的有意为之。

屋内静坐读书之人

在这里,读书成为静观本心的一种途径,而不是考取功名的工具;在这里,只有一个人静坐读书,没有任何打扰和喧闹;在这里,大雪消弭了世间万物的声音,只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境。

地上的落雪

耕作、家庭生活、鸟鸣,冬季中,一切吵闹的元素在这幅画中都被消了音。而留下了静。

这幅画左侧下部有“李嵩”,“李宗成”名款,但后被证实为后人所添。虽被传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作,但也有人从笔法上认为是南宋时期宗法李唐者所作。

画面左侧陡峭的山崖

本幅及纸边钤明“张孝思赏鉴印”及清高宗弘历的印章数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心闲便是读书天

在中国美术史中,学者通常将这样的绘画称为“读书图”——人物和书籍处于同一画面,人物做出将要阅读、正在阅读或刚刚读毕之状的图画。创作于远古至清代的读书图,就是中国古代读书图。

宋代经典“读书图”资料来源:王波

从画面意象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一幅“读书图”。那么,为什么士人如此喜欢画“读书图”?这或许是受了“耕读传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香门第常用一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代表生产力、农业文明、经济关系,“读”代表生产关系、科举制度、文学艺术。在官宦仕家中,读书是耕作的最佳拍档。而耕作又多少有点生活化,不符合宋代文人追求的“绝俗悟道”的人生境界。因此,读书便自然而然成了宋代文人笔下的常客。

《秋窗读易图》刘松年作

粗略翻阅中国古代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就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画作对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生活都有描绘,表达了心闲便是读书天的理念。关于读书的环境,画家普遍推崇到大自然中读书,描绘的多是对山傍水的窗下、树下这种半露天的空间环境里读书的惬意,视到山乡读书为雅趣。读书的主角,除了可男可女的文殊菩萨,基本上都是男性。

《秋窗读易图》局部刘松年作非此次展品

而自宋以后,画家对“读书图”的画面也在进行各种探索。除了像此次展览的山水画《雪窗读书图》中,以山水为主,以读书人物、场景、气氛衬托山水的宁静和空灵外,读书图还包括读书典故图(如牛角挂书、凿壁偷光等);读书、勘书图(记录古代文献整理活动);皇帝读书写字像(多见于清代);文会图(雅集活动);宗教读书图(如文殊菩萨一手执书图等)。

勘书图王齐翰五代非此次展品

当然,画面的意境也从“静”拓展到了更大范围。

宋·佚名《狩猎图页》

狩猎,古称“田猎”“羽猎”“打围”等,是一项从原始社会保留至今的运动。在我国古代,狩猎还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军事演习。狩猎时,通常将猎物假想成敌人,通过狩猎完成单挑、围攻、搏击等训练,以此提高士兵的临场作战能力。此外,狩猎的另一作用是维系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因此,狩猎自古便是古画中的一大主题。

此次展出的《狩猎图册》来自宋代。

宋·佚名《狩猎图页》

画中绘有四人,一人在岸一侧作弯弓射箭状,三人在对岸骑马观望,对岸三人中,有一人着红衣,随从牵马,蓬伞遮阳,弓箭袋装饰繁缛华丽,应是四人中地位最高者。

一人在岸一侧作弯弓射箭状

有意思的是,对岸三人中,除随从和红衣紧盯弯弓者动作外,其余一人的目光并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