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陇东南人喜闻乐见的端午节习俗
一是端午吃粽子
粽子,最早叫做“角黍”。角是牛角,祭器;黍可是北方的黄米或南方的糯米。当地人认为,农历五月初五阴气始生,阴阳交错,需要端正驱邪,要用角黍平衡阴阳。用菰叶(棕叶、包谷叶)裹黍米是以阴裹阳,于是阴阳在此和谐,日子也就平祥顺和了。现在商品流通比较快,物事比较齐全,因此一般都用棕叶包裹糯米,这样的粽子吃起来味道鲜美香甜,当然吃棕子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为了养生,而现在却是为了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是一种节日的点缀。
二是端午吃“谷角(jue)儿”、“盘颗儿”。甘肃省陇东南人以前在端午来临时,都要做“谷角儿”、“盘颗儿”,类似于其他地方的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谷角儿”、“盘颗儿”是用小麦粉烙成的饼子,然后用模子等工具在饼面上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的图案,使饼面凹凸起伏,形如鼓起的角(动物头部突出的部分)。农家人做“谷角儿”时,由于手艺不佳或实用起见仅随意做出些花纹,取象征意义罢了。在端午吃谷角儿,尤其是刻有五毒图案的,意在消灭五毒,有些人家还要将它们献给当地的神庙。
三是端午吃甜醅、饮黄酒。
端午节前后,陇东南的农村家家都有制作甜醅子的习俗。甜醅子的主要原料是莜麦或青稞类,酒味芳香浓郁,吃起来又香又异,还有醇芳的酒汁,故名甜醅子。其意义与饮雄黄酒相同,有杀菌驱邪解五毒的功效,祈求健康而已。这些地方的人还有酿造黄酒的习惯,每当端午便私自酿造用以自己饮用或款待亲朋,还有就是为了驱邪,防五毒。
四是佩戴香包儿,戴端午索。
香包儿,它是用五彩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
以往由于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
所谓花花手,就是“端午索”。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按阴阳五行观念确定,五色指青、赤、黄、白、黑。陇东南人在节日清晨,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戴五色线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儿童避开“五毒”的伤害,使儿童可以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五是端午插柳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但在陇东南却有端午节插柳条于门窗的习俗。端午节早晨,第一要事就是折杨柳,插于门窗缝隙。当地老百姓认为,柳枝可以招魂,插在檐前及门上,使鬼魂知有归依,不致迷途;柳枝有避毒功能,挥柳可避疫虫;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端午的清晨折来桃枝、柳枝插于门楣、窗户。
六是端午采艾。
艾是端午除毒的传统材料,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陇东南人常以艾佐助针灸,收效甚好。当地人认为,端午所采之艾疗效最佳,端午所采艾草,宜于长期存贮,以备不时之需。一般于端午当日清晨去田野亲自采来艾草,插于门窗之上,以驱邪气。但现在此俗只在乡间可以看到,在城镇生活的人家,自会有人专门采集来于街头售卖,你只需买上一把二把回来应景即可,亲自动手采集艾草的古风已荡然无存。
在陇东南每逢端午,都要用艾叶煮水给婴儿洗澡,认为这样可以终生不得皮肤病,还具有蚊虫不盯咬、杀菌止痒去湿疹的效果。
七是端午捕蟾。
蟾蜍,也叫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七果子。
为什么要在端午这一天捕蟾,当地人说法不一,有些人捕蟾是为了入药,蟾蜍是一味珍贵的中药,可拔毒、消热、消肿。当地人认为端午这天所捕之蟾才有药用价值,至五月初六以后效用就不好了。
有些人认为,月亮由圆而缺,皆由吴刚伐树、蟾蜍食月造成的。因为在古人看来,对天地间阴阳变化影响最大者莫过日和月。试想,癞蛤蟆连掌阴的月亮都敢吃,它把什么样的鬼魂镇不住?所以它到了五月十五日面临被捉杀殆尽的命运。
八是踏百草摆露水。
端午节不只采艾,旧时从事草药的人还重视采集各种药草,比如菖蒲、苍术、车前草等,以端午节采取最佳。采药的同时,逐渐地滋生出娱乐的活动,民间的节日大都如此。在陇东南广泛流行“踏百草、摆露水”的习俗,这种节俗活动最初也有禳灾的意思,如典籍所载:“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尽沾露水,谓踏草露水,以祛泥中温热之气,去夏秋痈痛之苦。”这种“踏百草、摆露水”的风俗,如同清明上坟之日人们去河边洗涤、禊祓邪气的习俗一样,都是与世俗的信仰有关。这种风俗至今犹存,人们大都愿意在端午日去田间、野外走走、踏青一番,舒畅舒畅心情,也沾点祥端之气。
九是端午追节。
陇东南民间于端午节这天有“追节”的习俗。端午节这天,很多帅哥都要去“追节”,所谓“追节”,就是给已经定了婚,但还没有娶进门的媳妇家送礼,男方要带着粽子、肉、粉条等礼品去给女方家的叔伯舅舅们送礼。“追节”是大事,每个传统节日都要去。已经定了娃娃亲的男孩,必须在那天穿上新衣服,提上藏笼——里面装着“谷角儿”和三尺条绒去丈人家追节。这也是双方彼此了解,沟通联络感情的绝佳机会。
十是端午登山。
如今在陇东南许多地方,端午这一天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清晨早起就去爬山。许多地处山脚下的偏僻村庄,这一天非常热闹,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称得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据史料记载,端午节这一天北方的登山活动已是绵延几千年的风俗了。倘若仔细分析这种习俗的内涵及文化意义,我们会发现北方端午节的习俗比之南方的赛龙舟等活动历史更为久远,形式及内容更为古老。
以上是陇南东南人比较共性的端午习俗,陇东南人的这些习俗,都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关,是祖祖辈辈不灭的魂。夏令时节天气燥热,人的抵抗力较弱,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因此疾病疫情容易爆发流行。先秦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是不吉利的日子,也认为疾病是恶魔鬼神附于人体所致。与其他节日相比,端午节避邪驱毒、祈求平安的习俗更为丰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