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香巴拉,走进她的生活就知道了

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在克松社区“打牛角”的娱乐场地旁,尼玛卓玛正在一刻不停地奔忙,为客人沏上一壶新茶,她的丈夫和大儿子外出跑施工,这一趟会为家里带来不少收入。

这时候,广播里传来社区妇女主任白玛央宗的声音:“请‘一孩双女’政策帮扶家庭,快来居委会进行登记。”

而此时,在克松妇女羊绒编织合作社里,普布卓嘎正手速飞快地织着羊毛围巾,她的女儿最近又帮她卖出去不少围巾,要抓紧时间赶制了。

从左至右依次为普布卓嘎、妇女主任白玛央宗、格桑央宗。

这是发生在克松社区最平常不过的一幕。这个距离山南泽当城区7公里的社区,曾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年,西藏平叛以后,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60年来,这里的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香巴拉”在藏语里是“世外桃源”的意思,而克松社区的妇女们,将日子过成了她们心目中的“香巴拉”。

“织”出来的好日子

普布卓嘎的前半生过得并不顺利。

她的父母曾是克松庄园的农奴,小时候家中贫困,她吃不饱穿不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成家后,普布卓嘎一方面要照顾女儿以及病重的婆婆,一方面还要耕种田地,辛苦却收入微薄。

不过,现年50岁的她,已摇身一变,成为克松妇女羊绒编织合作社的负责人。

谈起创办编织合作社的缘由,普布卓嘎说,这还得归功于女儿。

年,普布卓嘎的女儿从西藏大学毕业,医院的一名医生。看到妈妈织的卡垫、围巾这么漂亮,女儿就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1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