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脚底看健康
主持人:一玲主讲:陈卫衡:北京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郭盛君: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创伤关节科主任、主任医师。
一玲:脚底,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很多喜爱养生的人都爱用中药汤泡脚,但久泡也不太见效,这是由于脚后跟是人体最厚的一块皮肤,常规的泡脚并不能把中药效果透进皮肤,这就需要用到中医独家方法:透皮吸收法。
陈卫衡、郭盛君:有许多人脚跟痛的时候就会想到泡脚,但效果不好,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关系到,药透的能力,药性穿过皮肤这个屏障,透到里面的部位。
实际上我们把脚后跟疼划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局部的病变。另外一类是全身有病变以后,反应到脚跟,这一块疼痛,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骨刺导致的局部疼痛,多在走路时加重。这里有一个误区,全身会动的地方,有肌肉附着的地方,年龄大后多有可能长骨刺。这些骨刺要不要去掉呢?实际上我们不用去磨掉骨刺,也能让这个疼痛消失。为什么会长骨刺呢?是年龄、劳累、走路过多了造成,局部的肌腱,中医叫筋钙化了,其实骨刺是肌腱长时间钙化形成。看起来像骨头,其实是筋。
以脚为镜,可以识健康,脚的不同部位代表五脏问题。脚底跟处,代表肾脏与膀胱,中部代表脾胃、肝胆,上部代表肩颈、上肢、胸部。脚的外侧是四肢关节劳损,那么内侧是脊柱。
所以我们实行“四步法”治疗,“泡、刮、泡、按”。
首先讲“泡”。中医有一个活血化瘀方,《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30克、红花30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芍药30克、川芎30克。
不同的“刮痧板”,有不同作用。脚跟疼痛,应该用牛角板“刮痧板”为好,如果是为“美蓉”,那就用玉石类“刮痧板”。足跟疼、应该用牛角板。
“泻的、刮法”,一定要刮得快、力度大,至少1秒钟要刮数下。如果是肾虚性的足跟痛,我们就得用补法来刮,补法讲究的是慢,第二要轻,(慢刮、轻刮)。急性疼痛,需要刮出痧,慢性疼痛刮3-5分钟就可以了。
“按”。第一个穴位,脚的外侧,外踝尖下到跟腱中间。有一个凹陷处,这个位置叫昆仑穴。它是“足太阳”膀胱经,它可以起到一个补肾的作用。温补肝肾,然后缓解腰腿疼痛。同样在内侧也一个叫太溪穴,足少阴,也是肾经上的穴位,所以它能起到补肾、消肿、止痛、的作用。足跟穴,位在足跟白肉与红肉交界处,叫足跟穴,按压,可有效缓解足跟的疼痛。顺时针30下,逆时针30下,按揉。
后跟疼:肾区。表现为怕冷,多为肾阳虚或“末稍”神经循环问题。内侧疼:脊柱问题。多由于腰肌劳损,颈椎病引起。外侧疼:四肢。多由于衰老导致,表现为“岗球”肘膝盖酸痛等。
自测脚踝韧带是否松滞,如脚踝向外瓣,内侧脚踝痛,则说明你的内侧脚踝松滞了;如脚踝向内侧瓣,外侧脚踝痛,则说明你的外侧脚踝韧带松滞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