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苗惹谁了掰牛角折牛尾

平乡气象局7月30日17时发布未来三天预报:今天傍晚到夜间:多云转阴,有分散性雷阵雨,25℃~34℃。明天白天到夜间:多云,26℃~35℃。8月1日~2日:多云。未来三天天气闷热,请注意防暑降温。

我县迎宾大道历史文化雕塑既展示了我县深厚历史文化,又提升了县城形象,深受外地客商好评。然而最近时苗留犊雕塑遭人为破坏,令人气愤。小牛“牛角”给掰掉了,这怎么说也是我们县里对外的名片吧,这种行为实在让人遗责。

线索来自:话平乡

编者按:时苗是我县历史人物,廉洁为官,历史影响深远,是我县一张名片,也是平乡人的骄傲。附短文一篇,有助平乡人了解其人其事。

时苗留犊,清风高节至今传文/杨午

夏日闲翻县志,一位名为时苗的历史人物令我不忍释卷。篇章几近简略,叙事不足详尽,正给我余留了遐想空间。

东汉末年,这位出身贫寒的平乡人如何入曹操丞相府不得而知,所担何职也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推断,他很受曹操信任和赏识,否则不会被曹操任为寿春令。建安十八年他去寿春(今安徽寿县)为官上任时,他不骑马、不坐轿,乘坐一辆母黄牛拉的破篷车,载着粗布被裹前往。一路上,牛车吱呀作响,时苗无心赏玩异地风光,静静思考着如何施政一方。

上任后,他清风惠政,深受百姓爱戴。在他任职期间,黄牛生下了一头小牛犊。居官一年离任时,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将牛犊带走。但时苗却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坚持留犊当地。乡民闻讯惜别相送的情景在后世一位画家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架牛车正由驭手牵住待发,老黄牛回眸望着身后牛犊;时苗站立于牛车旁,正在向送别的众乡民躬身拱手,谦让劝止;乡民们扶老携幼前来相送,他们当中有拱手者,有加额者,有鞠躬者,有献食者,有焚香于道者,有扶杖而竞前者,以及方袍之僧、黄冠之徒、老之媪、童之孺,皆竭诚相送,牛车旁一位童子正手执一根细木棍与一头小牛嬉戏。

时苗留犊成就他一代清官名望。此后任太官令,掌宫廷膳食、酒果;又官至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秩二千石,成为五品官员。他的政治生涯是成功的,屡受重用,史书不曾有贬谪之录,倒提及弃官回乡。

些许年后,这位看淡名利、阅尽宦海的游子,无法忘却的是孤根无托的重荷,眷顾着乡愁最终选择回到自己年少时离开的故土——干禾庄。一辆孤独的老牛车载着一片风尘归来,走近家乡,路旁的一草一木都引得这位游子捋须直赞,盐土岗上深扎泥土的红荆条迎接着这位赋闲故里的乱世清令。近到村外一个残旧牌坊新竖两个大字“官庄”让时苗驻足不前——怀疑走错了地方,仔细辨认这些前来迎接的乡人,没错,是一些故人。原来众乡亲得知时苗返乡感到无比自豪,听着干禾庄这个村名太过寒酸,村里出了这么大一个官,该改改名!一合议,把干禾庄给改成官庄了,觉得提精神长威风。这让时苗不能接受,遂迁居村东四里处的大时村,不交宾客,不入市井,耕读度日,怀远与安宁抚慰着这颗花白鬓发下高古的君子之心,这位老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孤独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千年后,在安徽寿县和河北平乡两地,不同的乡音吟唱着相同的故事。

时苗留犊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东汉以来,世人常以留犊作为为官清廉的代名词。在唐代,时苗留犊的故事,作为儿童启蒙教材。时苗留犊的事迹也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历代文人墨客对他多有诗作。元代监察御史王恽写有一首《题时苗留犊》,诗中有“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之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对时苗的行为由衷地赞美道:“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牛第一声。”清代文人孔庆珪《太平乡》一诗中有“一载寿春令,弃官归隐居。留犊语父老,清廉近何如。”又悉,近日平乡县著名作家王孟保先生编写的《时苗留犊》剧本正以地方戏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乡丝弦演绎舞台,人们正拭目以待!

时苗死后乡亲将其葬于太平乡小漳河之滨。当地群众称其墓冢为“牛令圪塔”。小漳河之畔,清波倒映,碧草连天,人已逝去,佳话千古,时苗墓静听涛声,含笑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千年的时空,与时苗神交于此,幸甚!

回乡路上,那架孤独的老牛车一直从遥远天际归来。

编辑:段思远张珠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