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评论坚守文字正确的读音,有这个必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新冠”的“冠”误读为guan(四声)、“戴口罩”的“戴”字误写为“携带”的“带”等差错纷纷上榜。《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谈及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特点时说,年涉及“疫情”“抗疫”的条目有8条,绝对“占优”。连续10余年来举办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评选,黄安靖指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唤醒人们对母语的敬畏意识。这样的坚守是必要的,规范语言使用,规范汉字使用,着实需要在细节处“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发布后,即引发了热议,很多网友感叹,“原来叫了一年多的词语,都是错的。”
说起来惭愧,这一年来,我也一直是新冠病毒这么念着,但其实它应该读冠。因为这病毒的名字来自于它的样子,就像是戴了一个王冠一样。这种病毒就被叫做冠状病毒,而这个新型的冠状病毒就被叫做新冠病毒。什么?你说一直以为那个词叫王冠?好吧,我想我们找到根儿上的错误了。说起来《咬文嚼字》编辑部不容易,他们就像是一帮文字世界最后的武士,坚守着汉语在读音上最后的荣光。但是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新冠病毒的冠就被确定读冠了。这种事其实一直在发生。去年年初,确凿以后就念确凿,呆板以后就念呆板,说服以后就念说服,一骑红尘妃子笑以后就念一骑红尘妃子笑。而我在打字的时候,输入法就已经提醒我这些词的读音发生了改变。
首先我们得说,约定俗成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换成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话说,就是自发的秩序。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某一种文化,抛弃了某一种文化,那是很难阻止得了的。但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约定俗成的力量下,很可能会出现错的变成对的,高雅的变成低俗的这类变化,那么我们是不是都要照单全收呢?更具体点讲,当大多数人都把一个字的音读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向读错字的恶势力低头”呢?比方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变成了“一(奇)红尘妃子笑”从四声变成二声,连平仄都不对了,整首诗的韵律全都破坏了。这就不是改一改读音,而是废了一首诗。感觉杜牧他老人家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听之任之吗?所以什么该坚守,什么又该改变?我觉得我们需要找到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然后接受那些符合规律的事物,拒绝那些不符合规律的事物。那么在语言的沿革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想这个规律就是能不能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不是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如果符合这个规律,那么不管是多么珍爱旧有的文化,都无法阻止它们的没落甚至消失。于是问题来了,把大多数人读错的音约定俗成为规范读音,这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吗?我觉得不符合。道理很简单,正确的读音阻碍了人们交流吗?好像没有吧。当你读对了“一骑红尘妃子笑”,那些读错音的人会因此就听不懂吗?不会吧,他们只会感到惭愧。也就是说,读错音并没有促进交流,读对音也没有阻碍交流,那你改它做什么呢?相反,曾经的文言文就因为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被白话文所取代,这个我就举双手赞成。文言文固然优美,但是它真的不合时宜了。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牛角、家宁、月半马尧
审核:怀楠
监制:王林郝峰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