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国文商周饮食之一吃什么
商周影业话饮食之一吃什么1.引子大家好,我是读邻十日谈的本日轮值,李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什么话题呢?因为正在读商周,所以给大家带来一个商周系列。穿越历史是一个时髦的网文品类。穿越回去,爽上一把,想想就有些小激动呢。但所读穿越名著,唐宋有之,明清有之,往前三国魏晋有之,甚至回到原始社会,做艰难的审美适应的也有之——可是穿越商周的名著却没读几本。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群内网友说的好,商周除了几个遗迹,所了解内容就是封神榜了。话说这封神榜可是一个平行世界,我们这肉体凡胎,带上机关枪穿越回去也不见得有什么优势。因为了解太少,所以穿越的少。因为穿越的少,所以更加值得穿。为此,李子成立商周影业,提供这样一个话题系列,方便大家考察商周。又因为这是第一次轮值,难免啰嗦交代一下背景。适值早老师的《民国了》新版开售,特意加一祝贺。这个祝贺当然还有更深的含义——读《民国了》——作为历史读物而不是历史小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大历史背景下作者咀嚼和缝制具体人物(包含小人物)视野和感受的史料的能力。这是非常新奇的。如果在商周之间,有一篇《西周了》可以读,那是万般美好的事情。我们话饮食的系列,会从吃什么开始,接着聊一聊吃饭和农业生产的工具,再接着聊农田制度和农业生产,然后再聊一聊农官与重农传统。如果可以的话,最后谈一谈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到底有什么变化和影响。这是第一个系列大概的想法。2.他们见过什么民以食为天。考察商周第一个事,得尽量弄明白吃。话说今天的中国人是见什么吃什么——可在商周时期,先民们见过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组商周影业费心扒拉的照片,多数都是商代摄影师所提供。(那个说想看视频的请你坐下,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如果你这个样子回去还不见得会拍照片呢)他们地里长的(部分例子):编号照片今名说明1禾谷的统称,谷穗弯弯2米稻熟为米,粒粒琐碎3麦麦子古字从来,来就是麦。《说文》说是“天所来也”,说是外来的作物4黍今日北方所说的黄米,中国最早的本地作物之一。亦称“稷”、“糜子”。《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5稻稻米,俗谓大米,有水稻和旱稻。第二个字是金文6粟小米的统称也说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7瓜瓜熟蒂落8果果实累累9栗一棵栗树10韭非甲骨文,是“六书通”里的篆字。割韭又生,算野菜吗顾颉刚、童书亚的《国史讲话春秋》里曾提到,禾、黍、麦、米、稷、糠都有在甲骨文出现,表明商代人已经熟知这些农作物(及相关事物)。而吕思勉《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所讲更细,明确指出这些草木之实乃主要食物。吕更提到,在最新,先民们都说百谷,后来说九谷,再后来说五谷,最后是以稻麦为主了。这正是所见所食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知识的进步。我们私下笑言,肯定是和产量与好吃程度有关。另外,除了主要作物之外,《诗经》中还提到周民们大量的采摘野菜,想必也有瓜果之类。可惜所见(甲骨文)照片不多。未来可以作为一个小主题,给朋友们专做一章。他们家里养的:编号照片今名说明1牛牛角尖尖2羊羊角弯弯3狗低头摇尾4马高头大马5猪(古豕字)一头猪所谓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犬、豕,其中鸡是家禽,另外物种上面都有照片。这些动物都已经长期为人类所驯养,在先民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的熟悉。不过马应该比较尊贵,家里有马厩、出门坐马车那是贵族的标准。插一嘴,孔子家里马厩失火只问人不问马,犹如今日你的宝马被人撞了,你下车先问人不问车……这是非常难得的。吃?哦对,我们今日聊吃。你穿越商周是不是能吃上这些,我们后面再说。见应该是可以见到。他们外面天上飞的(部分例子,包括只能扑腾树高的家禽):编号照片今名说明1雀小鸟为雀2野鸡为箭所射3鸡为绳所系4乌鸦真黑5鹰鹰立悬崖鸡是比较好养的,但商周之时,人口密度还很小,出门不久就会到郊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多少是保护动物。猎取野兽不很容易,但射一只野鸡是不是应该没有难度?反正照片上说,射野鸡比较常见,攀悬崖捉鹰估计就比较难了。为了烧(真烧)个叫花鸡,这“习射”还真是必须的。各位穿友。他们外面野地里跑的(部分例子):编号照片今名说明1鹿这鹿角2鼠这鼠头鼠脑3兔这矫健身姿4象这长鼻子5猴这毛公嘴6虎这尖牙利爪7豹这豹纹8狐这身姿9虫这长虫10蛇11龟真像这一部分是最多的。许多照片细节明确,抓的准——足以说明先民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深刻。这种深刻印象,可能还不知道是谁吃谁留下的。但毫无疑问,它们都不是保护动物。而且就如大象,有些同学可能会非常奇怪,中原大地上竟然有象?当然,以后我们还会给更多证据。但你先想一想,河南简称是什么?他们外面水里游的(部分例子):编号照片今名说明1鱼2渔水里钓鱼3虾这不是甲骨文在先民们的食谱中,鱼常常是容易被忽略的——被后人忽略。但实际上,靠水吃水,靠湖吃湖,这到哪里都是如此。但需要稍微提一下,商周影业还没有发现“虾”的甲骨文(照片),也许是商代人乃至西周都觉得这玩意太小,不值一吃,所以不用费心拍照。要不然,连蚊子的“蚊”商代人都费心拍片,肯定不是因为小的特意看,而是被咬的厉害,必须一记。3.能吃什么对于能吃什么这个问题,绝不是穿友们想当然的认为——见到吃什么就吃什么。有一些原则不见于史料,但可以依据常识来推理;而有一些则史料有明确记载。需要朋友们考察商周时,加以注意。首先上面所见的农作物,应该是当时人们的主食。就如吕思勉《中国通史》而言,谷物是一个不断筛选的过程,最后集中在稻麦,而另有黍(稷)、粟,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作物。在北方,黍、粟、麦都是可种的常见农作物。北方水少,或可种植旱稻——但在商周时期,北方的植被和水域应该有很大不同,这是我目前所不能确定的——也许未来在水利话题中可以找到相关史料。三种作物的图片:黍:粟:麦:在南方,水系发达,最常见的农作物是水稻。如下图:主食和农作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然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穿友而言,穿越到北方,当然基本上就是吃黍粟麦了。除了主食之外,当时的先民也经常吃一些野菜野果。就如甲骨文照片对于“栗”的描述,就是一棵非常形象的、结满栗子的栗子树。这是非常明确的信息。另外,我们也提到,《诗经》中有大量野菜的记录——我们未来会专做一节。朋友们可能迫不及待的,还会提到肉。想吃肉,当然有一些规定。吕思勉《中国通史》曾经提到,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其中马和牛是交通工具,到春秋中期牛更可能参与了耕种,这都是不能吃的。而羊的牧养,尤其依赖于草地,这也是不经常可以吃的。鸡、犬、豕都比较方便家养,所以可以相对容易吃到。但首先是性别的上考量。在《仪礼乡饮酒礼》中记载“其牲狗”,说的是“乡饮酒礼”中犬之类,是男性可吃的意思。而《仪礼昏义》中记载“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这说的是对于猪,则是女人的肉食。所以玉林的狗肉节,大概女子不太方便大快朵颐。其次,吃肉毕竟不是一个经常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可不容易吃上肉。所以曹刿才有“肉食者鄙”的感叹。《礼记王制》中记载:“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而《孟子》有言:“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所以这么看,能吃肉的肯定是有贵族身份的,且对于牛羊而言,还属于比较稀缺的。普通老百姓如果想吃上肉,我为此造了一个歇后语:商周老人想吃肉——古来稀。非要七十岁以上。这是从现在的史料来看所得的一个大概。有朋友说,TYYD,这肉不能常吃——那海鲜岂不是更吃不上了?整日里吃黍粟麦,吃野菜果子,脸还不是要吃绿了?恰恰出乎意料——这也是商周影业所特意要您考察的,有的时候真不是想当然的。我们说过,李子在甲骨文中未见虾字(也可能是我寡闻),但鱼字写的很形象。所以商周之人是吃鱼的。假如居住临水,这鱼能经常吃吗?《诗经无羊篇》中记载:“牧人乃梦,众维鱼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郑《笺》说,鱼者,庶人之所以养也。这不是国君无故不杀之物,而是庶人之食。《公羊》的记载更加明确:“宣公元年,晋灵公使勇士杀赵盾。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这吃鱼都是节约的楷模,当然说明了不是什么高贵难得的食物,而只是普通老百姓的饭食了。所以,如果是一个老百姓,吃鱼应该是没什么难度,只要临水而居,来点烤鱼肯定是有机会的。所难过的是,调料不行,香辣烤鱼就别想了。找到韭菜,考虑弄点韭菜花,或去南方找点花椒——这个我还不确认在商周是否可行。调料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在我没有弄清楚之前,推荐穿友自带调料。参考资料:1.李子自编自用《字诗史启蒙》教材(其有一系列参考书籍,不再罗列)2.吕思勉《中国通史》群言出版社3.顾颉刚、童书亚的《国史讲话春秋》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文章: 网友晒出2只牛角黑猫,结果全网都看瞎了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