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名短剑巨剑十大利器
[张家坡两周墓青铜剑]
中国迄今出土最早的青铜剑。----年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第号西周墓中,剑全长37厘米,形状很象一条细长的柳叶,两刃上端平直,下端稍宽,并呈外曲的弧线。安装剑柄的那部分略微瘦些,上两凿有两个圆孔,大概是为绑孔木柄而蜜,类似短剑,在北京琉璃河、陕西宝鸡竹园沟也有出土。
[柱脊剑]
中国早期的青铜剑。栓脊剑是指厨桂形的剑茎,一直向前延伸,到剑鼻部分形成凸起的剑脊,茎和脊两者之阀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浑然联成一体。剑的长度一般在40厘米以下。有的剑在剑茎上装有剑首,有的剑没有剑首。
[勾践剑]
中国古代名剑。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剑长55.7厘米,柄长8片厘米,剑宽4厘米。剑身上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两面都用兰色琉璃镶嵌精美的花纹。剑勇靠近剑格处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越王鸡浅自作用剑‘考古学家称此剑为‘勾践剑‘。这口剑从铸成至今,已有两千酗石多年,金剑仍然锋利如初。据分析化验,勾践剑是用青锡铜铸成的,其中还含有少量的铅和微量的镍,在灰黑色的花纹称黑色的剑柄、剑格中都含有硫元紊。这口剑是中国青铜兵器中罕见的珍品。
[蒙古剑]
蒙古骑兵常用的短刃兵器。蒙古骑兵重短刃,所用剑制造轻巧,锋刃犀利。出征时,召募印度,土耳其、阿拉伯及欧洲著名工匠制造,吸收了欧亚各国兵器制造工艺之精华,铸造出许多举世闻名的利刃。其中有的剑袭用中癣剑制,有的剑型受印度、伊朗或欧洲的影响。后者剑刃、剑柄采用欧洲式样,剑身细长,刃部狭窄尖锐。阂其能洞穿敌铁网盔甲,故意大利称其为透网剑。
[印度古剑]
古代印度剑有弓形剑、圆形剑和细长型剑等。剑柄由犀牛、母水牛角,象牙等制成,也有用木竹制成的。
[欧式刺剑]
多用于刺杀、少数也用于劈刺的短兵器。它有剑身和剑柄(握把、护手和各种形状的柄圈)。剑身笔直而长(约1米或l米以上),单锋或双锋,扁平带槽或呈棱状。16世纪盛行于西欧,是表明贵族身份的武器,并装备步兵和骑兵。17世纪起开始在俄国军队中使用,19世纪上半叶停止装备部队(年起仅将官和军官在队列外佩带,军政官员也佩带刺剑)。一些国家保留刺剑作为荣誉武器和仪仗武器。
[巨剑]
西欧各国步兵使用的一种双手握的大型剑。由剑身和剑柄组成。盛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
[长剑]
一种用于刺杀或劈杀的钢剑。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于欧洲,用于掌握冷兵器(击剑)的训练。也曾用于决斗。剑身笔直,带锐剑头(用于决斗)、钝剑头或有固定保护护帽的剑头(用于击剑),有护手和带纹防滑圆握把。19世纪末。在长剑的基础上产生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体育用长剑。
[佩剑]
一种直而薄的棱状双刃剑。带鞘,佩于腰带上。出现于16世纪末。初为接舷肉搏武器。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海军军官和海洋事务文职官吏使用这种佩剑。现为许多国家海军制服的佩带物。在苏联海军中,佩剑为元帅、将官、校官、准尉礼服的佩带物,穿礼服时,根据特别指示挂佩剑。在苏联陆军中,将官、校官和准尉在参加阅兵式时,根据特别指示带佩剑。在欧洲,佩剑用于掌握冷兵器的训练。也曾用于决斗。剑身笔直,带锐剑头、钝剑头或有固定保护帽的剑头(用于击剑),有护手和带纹防滑圆握把。19世纪末,·在击剑用长剑的基础上产生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体育用长剑。
[三棱剑]
古代俄罗斯和东方的一种刺杀武器。剑身直长(约1.5米)而窄,呈三棱或四棱。用于刺透环状盔甲,将敌消灭。可置于剑鞘佩腰间或系于马鞍。14-15世纪间使用。
[曲剑]
用于劈杀与刺杀的曲形剑。出现于16世纪,刀身逆弯,凹面为刀刃,刀背为弓形。少数曲剑剑身是双曲形,剑身底部为逆弯,而战斗部分为马刀形。剑柄没有护手盘。剑柄(骨制的,少数是金属的)头上有加粗把,便于手掌抓靠。木质剑鞘用皮革或金属包面。曲剑总长毫米,剑身长毫米,弯度40毫米,不带鞘重量约克,带鞘约克。除土耳其外,近东、巴尔干半岛各国和南高加索军队都使用过曲剑。
[怀剑]
匕首的一种。由金属书写文具----尖笔发展而来。由很薄的锋利的三棱剑身和十字形剑柄组成。通常置于武装带上的鞘内作为仪仗武器,或藏于衣中,无战斗作用。盛行于15-17世纪的西欧各国。
[小剑]
一种有双锋钢刃和十字柄的弯曲形短剑。装在包着皮革并涂上漆的木鞘中。剑鞘用一个环系于腰带上。20世纪初,在俄国军队中,曾是机枪队、野战(轻)炮兵和山地炮兵分队的士官(除司务长、炮兵军士和司号员外)和炮场人员的个人武器。
[短剑]
用于劈刺的短兵器。短剑(短刀),有长49-67厘米,宽4-5厘米的剑(刀)身,十字形或弓形的剑(刀)柄。剑(刀)身有直的或弯的,两刃的或单刃的。短剑(短刀)置于剑(刀)鞘,佩在武装带上。古希腊斯巴达人、古罗马人在近战格斗中,曾大量使用双面刃短
剑。
[罗马式短剑]
这种武器的出现与罗马军队的作战思想有关。首先是远距离投掷标枪,近距离接敌时用一人高的盾牌防护全身,排的又是摩肩接踵的密集阵,个人没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故而使用的剑很短,主要用于刺击而不是砍削。青铜浇铸,长度一般在30-40公分,格斗时尽量刺入对手的要害部位,心脏或腹部(《角斗士》拍的极为真实)。
[英格兰宽刃剑]
奇幻小说中最常见的兵器,实际上,亦是中世纪欧洲军队最普遍的装备。长3英尺左右,单手挥动。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十字形把手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非为装饰。注铅,以维持用力砍劈时手腕的平衡。自罗马帝国湮没后,这种兵器广泛的出现在各个战场上,从百年战争到红白玫瑰,从《勇敢的心》到《十字军骑士》。直到14世纪,锁子甲取代简易的皮甲,沉重的宽刃剑逐渐失去用武之地,退出历史舞台。
[长剑]
宽刃剑的细长版,但仅有一侧锋刃!没有大规模用于实战的纪录,多为男士装饰,或用于决斗。手柄篮状保护手腕不收割伤,可同时与多个对手作战。西班牙人是用此兵器之高手,绕着圈子快速出剑挑刺,煞是美观悦目,详见《佐罗》。
[刺剑]
形状像今天比赛用的花剑,最早出现时并不是武器。而是为了检验铠甲的质量,用剑在上戳刺看能否贯穿,因而得名。后亦成为装饰品,或者决斗。盖长剑上修饰过多分量过重,故而刺剑成了欧洲剑客的标志。出剑更快,但杀伤力极小,避开要害,别的部位被恶狠狠捅个透明窟窿亦无碍。使用典范,参见《三个火枪手》。
[花剑]
最后一种欧洲剑,四两拨千斤。碗形的护手可以卸开重武器的攻击,其杀伤力在于良好的弹性。今天仅用于击剑运动,在黑火药刚在欧洲出现时曾经作为火枪兵的防身武器,但没有实战交手的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