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一句话,让坐拥数十万雄兵的李
在《三字经》中,有一段话: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是专门描写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而这几个故事,大多是以贫户孩子努力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解释如挂角的典故牛角挂书时,也认为主人公李密的经历很凄苦。可是,这个典故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吗?牛角挂书典故意思原来,持此结论的人,在解释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时,多是这样认为的:囊萤映雪等典故,都是贫苦孩子努力读书,最后终成大器的故事,所以,在解释或者理解如牛角时,也会不自觉的带入之前的意思。将李密牛角挂书的典故,理解为李密是个年少无父的凄苦孩子,家里很穷,只好靠着给地主家放牛赚钱。但是,他啊人穷志不穷,即便是在放牛的时候,也丝毫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将自己辛苦攒的工钱拿来买书,放牛的时候,就把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后来有一天,他放牛读书的时候,被当时的权臣杨素看到,被他的勤奋感动,就破格提拔他做了官,李密也因此飞黄腾达。殊不知,这样的理解不仅闹了笑话,而且还让之后的瓦岗寨当家李密的出身、形象,都一落千丈。那,真正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呢?其实啊,牛角挂书,是讲隋唐时期,在公卿贵族之间,兴起一种风气,人们纷纷以骑青牛为雅,比如唐代的著名诗人贺知章,就是骑青牛的著名人物。而李密的牛角挂书,勤奋自然是不假的,但是,出身不好,自小凄苦放牛的事情,却是和他一点边都沾不上。因为李密出身高贵,他的祖父是北魏时期的魏国公李曜,开国八柱国之一,他的父亲是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宽,这样的出身,就是用世代显贵形容都不为过,何来的出身清苦?但是,他出身虽好,却的确在幼时,不幸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可是,李密家中几代人的积累在哪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仍然还是高门贵子,并未落魄。并且,他年纪轻轻的就承袭了自己父亲的爵位,还担任了禁宫侍卫。但是,很可惜,因为他的肤色过于黝黑,让审美素养一向很高的隋炀帝看不惯,最后被辞退了。但是,给隋炀帝当枪使的许国公宇文述心中十分过意不去,毕竟李密是自己的晚辈,也算老朋友老同事的孩子,于是经常督促李密读书,时不时的还搞个抽查。而李密很受教诲,每天就和当时的显贵一样,骑着青牛,捧个书本,在街上乱逛。一次李密出行时,拿了本《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恰巧,住在附近的越国公杨素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这一幕,心中欣赏,就和他交谈了一番。而李密很机智,上来先自报家门,说自己的爷爷是谁,父亲是谁,杨素一听,老朋友的孩子啊,对李密的喜爱更加多了起来。再加上,李密手中拿的书还是《汉书》,所翻开的章节,更是《陈胜项籍列传》,陈胜、项籍。杨素知道,这两人都是乱世的英豪,他觉得读这样传记的孩子,心中必有大志。之后,因为杨素的关系,李密与杨素之子杨玄感结为好友,因为二人都是有野心之人。更重要的是,杨玄感后来起兵,直接把李密接来,让他做自己的战友。这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经过。《旧唐书》:大业九年,炀帝伐高丽,使玄感于黎阳监运。时天下骚动,玄感将谋举兵,潜遣人入关迎密,以为谋主。后来李密的发展李密到了杨玄素的军队后,直接给杨玄感出了计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结合当时的杨玄感是首次作战,需要一鸣惊人,他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今山海关),使隋军溃散关外;中策是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下策是攻打洛阳。而攻打西北地区、长安和洛阳的方法,和之后李世民用兵的步骤如出一辙。不过,后来,因为杨玄感和李密的战略策略不和,加上杨玄感不听劝告,执意要攻打守备森严的洛阳,之后兵败,李密出逃被抓,后来阴差阳错的到淮阳郡,隐姓埋名,自称刘智远,招收徒弟讲学。后来被人发现,他再次逃走。后来,投奔在瓦岗寨起兵的翟让,为翟让收集了不少兵马,壮大了瓦岗。后来李密凭借自己的出色军事才能,数次大胜,开始拥有自己的兵马,甚至替代了当时的翟让成为望岗寨的掌权人,巅峰时期人数达到了几十万。回顾李密的一生,他出身显贵,野心勃勃,甚至差点代替李世民父子成为新一代的帝王。所以,如此再来看牛角挂书的典故,就能更好地理解,李密勤奋,但是绝非贫寒出身,牛角挂书的典故,讲的也是他少年时勤奋的故事。他有勇有谋,但是运气不好,但是绝对是乱世的英雄人物之一!
上一篇文章: 文化解读从圣旨前世今生,来看圣旨 下一篇文章: 犀牛角的新旧和真假判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