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包金边牛角梳七百多年前的定情信物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闽都文化-“榕博探秘·镇馆之宝”系列之êJT
南宋包金边牛角梳:七百多年前的定情信物?
古人将头发称为“青丝”,取“情思”谐音,送梳篦亦有互许终身、白头偕老之意。梳子自然就成了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见证。熟悉“榕博探秘·镇馆之宝”的读者们一定对福州发掘的茶园山宋墓印象深刻。这里出土的葵形剔犀漆奁、纱罗对襟上衣曾惊艳世人,也对研究宋朝福州工艺美术及丝织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今天要介绍的这两把包金边牛角梳也是墓主人将军夫人的珍爱之物。
将军夫妇的定情信物?
年8月里的一天,福州市考古工作人员在北郊茶园山南宋古墓的发掘现场工作。忽然间,棺椁里惊现出一块金光闪闪的物件,兴奋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清理掉周围的碎土,一件半月形、镶着金边类似梳子的文物终于将全貌展现在考古人员的眼前,引起一阵阵惊呼和骚动。这是茶园山宋墓里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含有黄金的文物。
出土的包金角梳有两把,每一把梳子长7.2厘米,高3.8厘米,牛角制,半月形,密齿,梳背上均匀地镶嵌着金片,金片上刻有文字。相比于10年前在福州新店浮仓山黄昇墓中发现的牛角梳,这两把半月形黄金镶嵌的梳子显得精致许多。黄昇墓建于南宋淳祐三年(年),而茶园山南宋古墓建于宋端平二年(年),理论上来讲这梳子的年代更加久远,距今已有年,是福州迄今为止墓葬中发现的最早的角梳。
前面的“镇馆之宝”栏目中曾经介绍过,考古专家推测男墓主生前可能为朝廷三品以上的高级武官,并死于年蒙古大规模攻击南宋的西线战场。茶园山宋墓是宋朝典型的夫妻合葬墓穴,墓内的男女古尸历经多年依然保存完好。女尸甚至未做防腐处理也拥有不腐之身,这不禁让人产生许多缱绻旖旎的猜测,仿佛是因为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让他们生死相随、共同携手跨越了数百年的时空。
这两把包金边牛角梳作为女主人的陪葬品,应当是她十分珍视之物。在中国古代,男子送女子梳子代表一辈子要纠缠到老、结发的意思。这梳子是否真的是将军与夫人之间的定情信物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丈夫远赴战场的日日夜夜里,当将军夫人拿起梳子时,一定会回想起丈夫为自己绾青丝的时光,而思念愈浓。
福州角梳享誉海内外
据《本草纲目》记载:“牛角,酸咸、清凉、无毒。”使用牛角梳梳头不会产生静电感,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温润而不挂发,安神健脑,有促进头发生长的保健作用。而福州牛角梳制作历史悠久,从茶园山宋墓发掘的包金边牛角梳算起,至少有近八百年的历史。
从茶园山宋墓和黄昇墓中出土的牛角梳来看,牛角梳一直是福州贵族的钟情之物。但随着福州工艺制造业的发展,牛角梳逐步从贵族人家的生活中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清代,福州角梳业已颇具规模。从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四年(-年),福州角梳业进入全盛时期,先后出现“邹振记角梳庄”“李发记角梳店”“润光厚角梳庄”等专业生产、经营角梳的店庄。鼎盛时期,福州角梳业曾出现过多达家店号。这期间,福州角梳曾先后在巴拿马、美国、加拿大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金质奖。
福州角梳的高光时刻是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与同获金奖的脱胎漆器和油纸伞被并称为“福州三宝”。年前后,邹振记角梳庄的创办者邹元华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动锯角机”,重金聘请漆画工艺师朱庄,运用漆画工艺技法,在角梳齿路上方创新绘制虎、豹、狮、象和古典人物、山水景色。问世后的“牛角花梳”在国际性工艺品“小吕宋赛会”上斩获金奖,外商和侨胞纷纷订货,供不应求。据说当时已成为东南亚华侨首富的胡文虎曾出价半斤黄金购买获奖的“牛角虎梳”(不到3两重)。角梳贵于黄金,一时被传为佳话。
时至今日,福州角梳依旧是福州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今年列入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单。
将军夫人的其他闺中用品
“梳”“篦”“栉”都是古人对梳子的称呼。《释名·释首饰》曰:“梳,言其齿疏也……篦,言其齿细相比也。”篦,是一种梳齿非常密的梳子,以除发垢。许多福州人应该都不陌生,翻翻奶奶外婆的梳妆台上,或许就能找到这么一把篦梳。除了包金边牛角梳之外,茶园山宋墓还发现了一把这样的竹篦梳。
除了梳、篦之外,女主人的化妆用品更是精美绝伦,绝不逊色于当代都市白领的化妆盒。在福州市博物馆茶园山宋墓的展厅里,錾牡丹花银盖罐由薄银制成,盖为柿蒂形,出土时罐内仍残留有白色的粉块;錾花卉纹圆形银盒,盒盖上刻有缠枝荷花,盒底为写实的折枝牡丹花,令人称奇的是盒内放着绢质粉扑,顶面勾编镂空呈蕾丝状;南宋素面圆形银粉盒,出土时盒内还装有残留粉末……
福州迄今为止从墓葬出土的唯一一把扇子类文物——剔犀漆柄团扇,精致的长柄园铜熨斗,葵形剔犀漆奁,一批工艺精湛的丝织品……这些文物俨然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栩栩如生的福州宋代贵妇的形象和她那精致的贵族生活。
□专家品宝
宋代贵族的“掌中宝”
■特邀专家:福建工艺美术界资深专家、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专家库成员 张斌
福州角梳闻名遐迩。福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南宋包金边角梳,更是诠释了作为“福州三宝”的牛角梳精致典雅,及蕴含的闽都特色传统工艺。这两把罕见的南宋包金边角梳有三个特别之处。
一是精巧玲珑。整个半月形头梳,长度才一个成人的手指长、二个指头宽(长宽7.2/3.8厘米)。置于掌中,随身携带,轻巧方便。
二是制作精致。两把角梳所制梳齿,一把为62齿,另一把是64齿。仅在长7厘米多的梳面上密密分布60多根匀称的梳齿,每根梳齿约2毫米,齿头顶部还打磨得圆滑,方便梳发顺畅不伤人头皮。工艺精细与制作难度可见一斑。
三是贵族气派。物以稀为贵,能用贵重黄金装饰日用品的,非富即贵。这两把角梳用黄金薄片包裹梳背边沿,自属稀罕,明显区别于常人使用的角梳。就连同为南宋墓出土的状元出身高官女儿黄昇的陪葬品中,虽有款式多样、数量很多的华丽丝织衣物,但随葬的六把牛角梳也没黄金包边。用放大镜看,这两把角梳边沿一端黄金片上,都有内容一样、字迹不同,每字仅几毫米手工阴刻字:贰分贰。推断这是标明头梳使用黄金的重量。按旧制的一斤十六两计重法,这二分二重相当于0.克。毕竟黄金贵重,在器物上标识黄金用量,既显其价值,又为拥有者显示高贵身份。
这两把包金边角梳,是福州市迄今为止出土的牛角梳文物中年代最早、工艺也是最精细的。它们无论是对闽都古代手工艺发展研究,还是福州古代生活风俗研究,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下期“镇馆之宝”将讲述“清弥勒佛坐像”的故事,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