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角制造的这种兵器,深得成吉思汗赞扬,

导语

秤不离砣,弓不离箭,弓箭乃是固定搭配,而弩出自于弓,是加上了机械装置的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弩的威力远大于弓。

宋夏战争中,西夏之所以总能以少胜多,在多次战争中击溃宋军,因其有三大法宝:铁鹞子、强弩兵和步跋子,都是战斗能力极强的特种部队。

铁鹞子骑西夏马,持夏国剑,人马全身披挂甲胄,在战场上发起第一轮冲锋,第二轮,漫天的箭矢向宋军射来,那是持有神臂弓的强弩兵。

其实神臂弓不是弓而是弩,弩在中国有久远的制造传统,一直是战争中的利器,弓弩赋予箭簇力量,强弓劲弩利箭,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方面。

西夏有牦牛角,柔韧结实,它是制造弩最好的材料。西夏有当时最先进的冷锻工艺,可以制造最好的铁箭头。

神臂弓有何神奇之处?与历朝历代的弓弩相比有何不同?本文从4个方面予以论述。

弓弩与箭簇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续诗品·尚识》),把学问的根基比作弓、弩,把人的才能比作箭簇,只有依靠厚实的学养见识,才可以让才华发挥作用。

箭镞锋芒毕露,漫天箭雨,划破天际,刺穿铁甲,令对手人仰马翻。箭镞很容易引起重视或恐惧。但是一支箭究竟能够射多远,不仅取决于箭的锐利,更取决于弓的强度。

只有挽得一张强弓,才能将箭射远,才能发挥出威力。力挽强弓,需天赋神力,这样的人物,可能是飞将军李广,可能是小李广花荣,可能是射雕引弓的成吉思汗,可能是辕门射戟的温候吕布,神箭手不是人人能当。但弩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

弩是具有发射机关的弓,只要学会操作弩机,轻松之中就可实现比弓更强大的威力。

“两军相遇,弓弩在先”,无论是守城、伏击,还是阵地战,弓弩与箭簇,都是“先下手为强”的利器。

弓箭发展历史

“弓矢对于蒙昧时期,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期和炮对于文明时期那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上面这段话是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的。弓矢的使用更早于刀剑,原始社会时,先民们就已用弓矢猎捕动物,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动物蛋白,有效改善了人类的膳食结构,提高了人群的整体寿命。

在古代,骑射既是战术,又是艺术。青铜时代,弓箭已经成为狩猎和战争的重要武器。春秋战国,弓箭被列为兵器之首,张艺谋电影《英雄》里,秦灭六国时那漫天箭雨犹如飞蝗,在3D镜头下,支支利箭带着万钧之力直射过来,根本来不及躲闪,恐怖至极。

作为最具攻击力的一种武器,贵族子弟从小就学射箭。

射箭用的手扣最早见于商代,战国时开始流行,一直到西汉都很盛行,这种附件,西夏人称拔子手扣,古文里叫法很高大上,称“韘”或“抉”,后世俗称“扳指”,倒更好理解了。本来是一件实用工具,最后成了让人把玩的装饰品。

弓箭轻巧坚硬,射程远,穿透力强,是能骑善射的北方民族最常用的远程武器。

“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作为游牧民族的党项人,更是善于骑射,骑马射箭是深入骨髓的遗传或天性,它既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战争的一部分,西夏部队中,不是每个人都有马,都有剑,正规军人有,辅助和负担则不一定有,而每个人却都有弓箭和射箭用的手扣。

弓、弩的制备过程

弓的制备材料

弓由“角、杆、胶、漆、筋、骨、革”七种材料制成,制备中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角”是用牛角或羊角制成的弓片,赋予弓弹力。“杆”是用木材和竹片制成的弓身,起负载弓片的作用。“胶”是用鱼鳔或猪皮等熬成的粘结剂,将弓的各个部位有效粘接起来。“筋”一般指牛脊梁的筋,大筋做弓弦,或用胶粘在弓身上增加弹力。小筋做成线用来缠绕弓体增加弹力。“骨”安置于弓体的握把处,用以加固木与弓片,增加弹力。“漆”是在弓身上刷的防护层,使弓免遭风雨侵蚀。“皮”可做弓弦、缠绕握柄,或做成弓袋,防止磨损。

制弓用的部分材料

弓的制备过程

煮胶:材料可以是鱼鳔、猪皮,鹿、牛、马的皮也可以,小火慢炖,恰到火候,制出的胶分别称鱼胶、猪胶、鹿胶、马胶、牛胶,还有鼠胶……捶筋:把牛筋剔出后阴干,用木锤反复捶打去脂,使筋纤维呈丝麻般柔软。小筋要长而成丝,捻成线,合股打油,大筋要求连接在一起且有光泽。制弓片:以牛角或羊角制成弓片,要求材质不能有龟裂痕迹,长二尺五,根部白、中部青、末端丰满,整体光泽细润。制弓身:用竹子或木料弯曲制备弓身,打磨光滑后用鱼鳔或猪皮熬成的胶将牦牛角制成的牛角片粘在弓身上,还要捆扎牢靠,中原人一般用绳索,西夏人一般用小牛筋。再用胶将大牛筋粘在弓身,反扳弓身,弯曲成弓的形状。刷漆:用漆涂刷弓身,晾干后安装弓弦。上弦:西夏人以牛筋做弓弦,不受水影响。中原多用绢丝做弓弦,为避免水湿影响弓的张力,弓弦上需涂蜡。缠皮:在弓干的中间部位卷缠皮子,西夏人一般用动物毛皮,也有用桦树皮或蛇皮、鱼皮的。弓干上缠皮子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手握。

弓的组成

一张良弓,选材制备都有严格的规程,经过严格的工序制备后,还需要十天到两个月时间的充分干燥,干燥后的弓,还需要校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弓力。弓、弩、箭等的制备很不容易,古人有“年弓月箭”之说。

弓箭各个部分的制备有着严格的季节要求,冬季制弓干、春季制角片、夏季制筋条,秋季整合材料制备弓身。因而制备一把传统弓箭往往要耗费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弓力在干燥的秋冬季比湿度高的春夏季更强,这也是西夏多半在秋季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

拉开一把良弓,需要射手有高超的技术和天生神力。汉代名将李广,能以箭射穿石头。《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权臣董卓“膂力过人”,左右手都能开弓,可在马匹疾驰中左右连发,为羌胡所畏。《三国演义》中吕布射中一百五十步外的方天画戟,被人赞颂“温侯神射世间稀”。唐代薛仁贵有“白衣神箭”之称,《水浒传》中的花荣因为能开硬弓,射得一手好箭,被称“小李广”。

影视剧里的神箭手

弓、弩之别

正如良马宝剑配英雄一样,良弓也需遇到真正能够拉开它的人,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而弩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格局,弓、弩手只要掌握了弩机的操作技巧,不需费多大力气,弩射出的箭劲道远超弓射出的箭。

弩是装有脱柄和“延时结构”的弓,《吴越春秋》载:“弩生于弓”。弩由弩弓、弩臂、弦、弩机组成。其中弩机是不同于一般弓的地方。

弩机包括悬刀、望山、牙、牛等构件,悬刀即扳机,望山用于瞄准,牙用来扣弦,牛是中间的杠杆。

弓、弩的发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张弓储存能量,然后释放出去,把箭射向前方,不同的是弓完全凭单人臂力拉开,弩则可以通过一套机械装置先把弦扣住,再从容瞄准,伺机发射。

弩的威力远超弓,不仅可以发射重型箭镞,增大射程,命中率也提高很多。

弩机的构成

弓的构造简单,重量轻,使用灵活,能够大量制造,而弩制备复杂,成本较弓要高,使用不如弓箭方便。

弓箭具有攻击目标的快速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上箭、张弓、瞄准、发射全过程。而弩的上箭过程耗时较长,在作战时,弩兵往往分三个小队,分别进行上弩、进弩、发弩作业,轮流交替。

有句话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弓搭上箭后得马上发射,否则胳膊酸得受不了,也会破坏弓的张力。而弩的瞄准和待机时间得到相当的延长,这是弩的好处之一。利用集中作战,先把弩张好,选择有利时机,一声今下,全体弩手同时发射,使敌人猝不及防。

与弓相比,弩的命中率更高,射程、贯穿力以及准确度都远远高于弓,射程比弓要远出一倍。

神臂弓

弓箭在原始社会就有使用,弩在春秋战国时候被广泛用于战争。那么西夏的弓、弩有何优越之处呢?

西夏军战斗力强,兵将长于骑射,不善刀枪,每次冲锋以重甲骑兵铁鹞子为首,强弩兵、步兵随后跟进,其装备主要是夏国剑、神臂弓。

元昊用神臂弓打造了一支极具威力的特种部队——强弩部队。

西夏兵器中以神臂弓最为著名,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

“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于蹬。以蹬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

按照《梦溪笔谈》的记载,神臂弓的这个射程达到步到步,那是非常之远的。在沈括眼里神臂弓最为利器,步换算过来就是今天的米左右。

神臂弓的操作过程

在古代,射程达到米的弓属于大弓,普通人很难拉开,西夏的神臂弓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洪迈《容斋三笔》记录:

神臂弓身长3尺2寸,弦长2尺5寸。两羽(弓末弯曲处)各长9寸2分,两闪各长1尺1才7分,弦长2尺5寸,弓背中手据之部分长4寸,通长4尺5寸8分。具有强劲、便疾、利于战斗等特点。

神臂弓虽名为弓,实际上是一个弩机,操作者镫地而张弓,使用强弩的士卒用脚踏入圆环,用全身的力气张开弩弓,按照一定的队形轮流发射。

神臂弓射程远,能达步,且穿透力强,能洞穿重甲,所以被冠名“神臂弓”。

神臂弓在宋朝得以广泛使用,并多次重创金军,金朝完颜兀术认为宋军所用的兵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

望山使用示意图

木羽箭

说到弓、弩,必然要说箭。箭是弓、弩射向敌人的利刃,古人将剑称为“矢”,把箭头称为“镞”。

箭由镞(箭头)、杆、羽、栝四部分组成,西夏士兵所使用的箭为木羽箭,箭杆和箭羽一般是木制的,箭镞由铁或青铜锻造而成,镞锋呈棱形状,有双棱、三棱、四棱、多棱、螺旋型。

木羽箭的最大特点是箭镞尖利,上有许多倒刺,射进人的身体不易拔出,即使拔掉箭杆,箭镞仍滞留在体内。螺型箭头符合力学原理,随着空气而发生旋转,有很大的穿透力。

木羽箭大多是装在神臂弓上发射,所以比一般箭要坚固。

木羽箭是在公元年一个叫石归宋的人发明并献给西夏的,由于性能优良便很快成为西夏作战使用的主要用箭之一。

它的重量很轻,但射程很远,箭镞坚利无比,能穿透重甲。射中树木时,常能使大半段箭杆射入树干,其威力可想而知。

箭镞

结论:

西夏为啥能制造出神臂弓?

若论工匠技艺,西夏似乎不会比宋朝更先进发达,但凡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西夏能制出神臂弓主要是先天的物产条件和西夏的尚武精神。

先天的物产条件西夏的祁连山一带盛产牦牛,因为牦牛是高寒动物,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以及祁连山,牦牛角是制弓的极好原料。这种以牦牛角制成的弓性能良好,美观耐用,堪称当时的艺术品。

西夏都城兴州出良弓,每张弓价值数百千,常被中原购得。当时宋朝曾有人买到十数张西夏弓,作为礼物送给权臣童贯。成古思汗在征讨西夏时,对于党项族制弓的水准也特别赞扬。

牦牛

《元史》记载:

“太祖既定西夏,括诸色人匠,小丑(唐兀人朵罗台的祖父)以业弓进,赐名怯延冗兰,命为怯怜口行营弓匠百户。”

西夏弓的名贵和精良可见一斑。

西夏的尚武精神党项族自唐朝两次迁徙,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继而到宁夏平原,攻占河西走廊,在与中原王朝几百年的接触中,他们逐渐从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到封建制度的社会形态,在文化、经济、意识各方面都有了根本的改变,追求民族独立是他们不灭的梦想。

李元昊

有人说西夏以战争掠夺作为赖以生存、扩张的必备手段,对周边邻族的劫掠、复仇、械斗,成为西夏特殊的生存方式。

也可以换种角度思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西夏不过也是通过武力来争取独立,西夏周围强敌环肆,契丹、吐蕃、回鹘、宋、金,哪一个都想将其吞并,数百年来,党项人只能依靠武力生存,依靠战争开拓疆土。他们势必非常重视兵器制造。

回顾历史,这样的民族,值得我们敬佩、敬仰。

参考文献:《梦溪笔谈》《元史》《西夏简史》《神秘的西夏》《解读西夏》《中国弓箭文化》《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中国传统兵器图鉴》《西夏特色兵器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