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赏读一幅幅墨趣天成的牧牛图绿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张锦妹以农历纪年,年为辛丑年,也就是牛年。中国是世界四大农耕文明古国之一。提起牛,我们脑中立刻会闪现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孺子牛”一类的褒奖词。较之于其它动物,牛体格健壮、力大无穷、纯良温驯、不同凡响,出类拔萃。牛真的挺牛,为华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公牛大厅》科斯拉洞说起牛与人类的渊源,不得不提旧石器时代史前人类创造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在“公牛大厅”内,这幅长达近两米的壁画名为“受伤的公牛”,野牛身体壮硕,四肢短小,头深深地埋在前蹄下,背部像山峰一样隆起,显出痛苦不堪之态。在科学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存活只能依赖巫术祈求捕获过程的顺利,这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迄今最早的一幅牛画。约万年之后,我们的先民创造发明了甲骨文,甲骨文“牛”是个象形文字,取正面牛头之形,最突出的特征是牛的一对利器牛角。先民狩猎牛,养牛,牧牛,穿兽皮,喝牛乳,吃牛肉,可以说牛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牛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在张爱玲的短篇《牛》中更可窥见一斑,牛在人在,牛去人亡。对于底层的贫苦人民来说,牛维系着全家人的身家性命。古画《五牛图》是经典传世之作,作者是韩滉。这幅图采用列式构图,五头牛像五位兄弟在合影似的摆着不同的“pose”“一”字站立,它们或俯首蹭痒,或翘首仰望,或张嘴叫唤,或回首吐舌,显得悠闲自在,只有第五头牛被笼头禁锢,神情煞是凝重。奇怪的是,当我看牛时,它们也都在用一双好奇的眼睛瞪着我,仿佛在与我交流。仔细看细节,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都刻画得精细入微。《五牛图》作品的意旨何在,读画得从读作者入手,韩滉是从盛唐走向中唐的一位高官,他十分重视天下社稷与农耕,他想通过精心之作来传达他的治国理念。作为宰相,他每天公务缠身,压力山大,前四头牛是他所向往的无官一身轻的自在生活写照,第五头牛隐喻自己,被穿鼻而失去了自由与快乐。在一次灵感迸发中,韩晋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很满意地完成了这幅旷世之作。在现代画家中擅长画牛的当属李可染大师。他的人品、画品皆为世人称道。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师牛、画牛,为人民大众奉献出无数精品力作,尤其是他的《牧牛图》,性格温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统一地立于天地之间,背景或红桃绿柳、或丹枫茂榕;或半亩方塘、或飞瀑流泉。牛千姿百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笑或怒,或正或倚。读着这一幅幅墨趣天成的《牧牛图》,我们自然会吟起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牛儿自在,牧童烂漫,意境优美,曲调悠扬,天人合一。在众多画作中,最有趣味的当属“犟牛图”,牧童提着牛绳,铆足全身气力往前拉,小牛楞是将身子往后赖,四蹄像生了根似的纹丝不动,用体态向主人说“NO”,作品充满了张力,令人忍俊不禁。在凝神静虑的刹那,时间凝固,烦恼全无。李可染大师的画作如一支支清远的笛敞亮读者的心房,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奋勇前行。国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骑牛比赛》,文中两幅插画令我过目不忘:一幅是任凭公牛如何疯狂地蹦跳,骑手像粘了胶似的牢牢地骑在牛背上不掉下来;另一幅是粉丝小姑娘给骑手献花并讨问成功的秘诀,骑手告诉她,他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多么励志的话语,一个人面对失败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力与忍耐力!毕加索的简笔画“牛”亦如此,画面上高度抽象、凝牛角挂书练的线条不知他提取了几十遍还是几百遍。“宝剑锋从磨砺出”,成功不是靠投机取巧、钻营拍马,而是靠切切实实去做,慢慢去积淀,有时需承受风险,甚至付出生命。当代艺术家“湖上剑石”的国画作品“”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头金石味浓,书卷气足的牛。与可染大师的牛相比,它睁着一双观事态的大眼,一侧牛角上吊着一叠古书,身姿侧卧。头部以重墨工谨点写,身体则用淡墨大笔铺就,牛角施以淡赭,墨色浑然、清气四溢。前不久在市美术家
上一篇文章: 教宝宝这样画小牛简笔画,宝宝都喜欢 下一篇文章: 元旦海报2021年元旦手绘海报牛气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