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化身水果猎人想做中国最懂水果的
吃过多种榴莲国内金枕最多打20分“水果猎人”杨晓洋
想做中国最懂水果的那个人
像毛线球一样的沙巴果,果皮上有一排排紧凑的“火柴棒”,手感跟摸刚剃完的寸头一样;香蕉界的“全家桶”牛角蕉,一根顶十根,包你吃完一个吃不下第二个;成熟后会自己把种子弹出去的弹籽瓜、被形象地称为“女人屁股果”的海底椰、传说吃了之后连流汗、小便、放屁都有淡淡紫罗兰香味的香波果……这些你听都没听说过的水果曾经都出现在杨晓洋的目标list上,如今已经成为他的“战利品”。它们的照片静静地躺在他的电脑里,只有照片的主人杨晓洋自己知道,当初那场“亲密邂逅”背后透着多少辛酸。
杨晓洋今年30岁,“水果猎人”称号跟随他已久。他吃过多种水果,仅榴莲就有多种。从年立志做一名“水果猎人”开始,他几乎跑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大小几百个雨林,拍下了几十万张植物照片,亲眼见过3万多种植物,差不多占世界的1/10。别看他现在俨然是一部“水果百科全书”,其实他大学的专业和水果相去十万八千里——精密制造。
成为网友口中的“敢于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幸福的人,杨晓洋说寻找水果的经历远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轻松自在,他更不是“每年自费50万找水果吃”的“富二代”。猎奇之上,他的终极目标是尽他所能,为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做出一些贡献。
精密制造工程师一头扎进了植物园
和杨晓洋的约谈地点在一家咖啡馆里,几天之前的朋友圈位置显示他又一次“下雨林”了,“地点是印尼苏门答腊岛”。这显然不是和苏门答腊岛雨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次他拍到了快要开花的泰坦魔芋(因发出尸臭,又名“尸香魔芋”)。几年前他就和开花的尸香魔芋合过影。事实再次证明,盗墓小说中说它开花时能“吃人”纯属臆造,发出尸臭味只是为了吸引昆虫帮它授粉。
黑框眼镜、健康的小麦色皮肤、双肩背包,从外表看过去,杨晓洋是那种典型的“工科男”,略微内向,不善交际,但在谈到植物时眼睛里闪着光。
杨晓洋出生在河南农村,从小被外婆带大,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使他性格里多少带了些孤僻,好在田地里的花花草草给了他无穷的快乐。“小时候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撒欢,特别喜欢看杂草,当时我就觉得小草其实特别精美。”杨晓洋说,他很小的时候就观察到老鹳草种子会打卷,后来在书上看到确实也是如此。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杨晓洋选择了去新加坡留学,学的专业是精密制造。目睹了新加坡从早些年的“citygarden”到如今的“cityinthegarden”,城市理念的进步让从小热爱植物的杨晓洋颇受触动。学业之余,他最喜欢做的就是逛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这充分满足了他的探索欲望,构建起对东南亚植物的基础认识。一脚踏进植物学的大门,杨晓洋徜徉其中,乐此不疲,“像挖宝藏一样”。
从机械制造器到植物,貌似不搭界,然而在杨晓洋眼里,植物本身就是非常精密的一系列的表达,每一棵植物都是产品,只不过它的制造更加高级,它是有生命的,是不需要人力驱使的。
年,大学毕业的杨晓洋进了新加坡一家本地精密制造企业。就在那一年,印尼的“烧芭运动”失控,导致新加坡出现了史上最严重的烟霾。杨晓洋说,这件事让他痛心不已,因为那些被烧掉的山上有可能存在很多尚未被科学界发现的植物物种。
烟霾灾害后,杨晓洋辞去工程师工作,直接跑到印尼加里曼丹岛的雨林去了,他要在那里寻找自己的方向。十几天的雨林探险,他说自己根本走不动路,太多未知的植物等着他发现。这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要为植物保护做点什么的信念。后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决心投入植物引种保育事业。
年年底,刚回国的时候,朋友送给杨晓洋一本《水果猎人》,作者是加拿大人亚当·李斯·格尔纳。杨晓洋觉得这本书的题材立意很好,然而从专业角度来说,有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不是科学的真相。再加上国内还没有“水果猎人”文化,他决定从挖掘东南亚水果开始,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