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有菱角一药,只是从我记事起,在当地就没见过这药,后来下广东,才算是认识了这植物,当地有饭店用它焖烧肉做菜,我吃过几次,感觉味道也不是很好,后来回老家,发现邻居家的小鱼塘竟然也种了一些,当时拍了照片,现在翻出来再说一下这药。
菱角又名芰、水菱、风菱、乌菱、水栗、菱实、芰实等,原产欧洲,中国南方,在中国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菱角品种不同外形不同,二角为菱,形似牛角,三角、四角为芰,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等。
水生植物多半性凉,菱角也不例外,全草可以入药,味甘、性凉、无毒,归胃经、脾经,功效健胃止痢、清暑解热、益气健胃、止消渴、解酒毒、利尿通乳、抗癌,主胃溃疡、痢疾、食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皮肤多发性疣赘、黄水疮、痔疮、脾虚气弱、体倦神疲、不思饮食、四肢不仁等。
菱柄外用治皮肤多发性疣赘;菱壳烧灰外用治黄水疮,痔疮。
体虚内寒者不宜生食。《本草衍义》:芰,煮熟取仁食之,代粮,不益脾。和合治疗,未闻其用。有入食生芰多则痢及难化,是亦性冷。
菱角在我这还没见过有人用它入药,有说菱角肉煲汤或者菱角粉做粥常食,有健脾益胃,补气防癌作用。适用于慢性泄泻,营养不良,年老体弱等症,并有防治胃癌,食道癌,子宫癌作用。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窍之症。
2.《滇南本草图说》:醒脾,解酒,缓中。
3.《纲目》:解暑(及)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对菱角介绍,书中验方仅供参考。
菱角TrapabispinosaRoxb.菱科菱属。
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叶二型:浮水叶互生,聚生于茎端,在水面形成莲座状菱盘。表面深亮绿色,无毛,背面绿色或紫红色,密被淡黄褐色短毛(幼叶)或灰褐色短毛(老叶),边缘中上部具凹形的浅齿,边缘下部全缘,花小,单生于叶腋,白色,果具水平开展的2肩角,果表幼皮紫红色,老熟时紫黑色,种子白色,元宝形、两角钝,白色粉质。花期4—8月,果期7—9月。
原产欧洲,在中国南方、北方都比较多见,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
附方
1、治小儿头部疮毒,解酒:鲜菱草茎(去叶及须根)克,水煎服。
2、治头面黄水疮:老菱角烧炭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
3、治痢疾:红菱角晒干研末,空腹服10克,红痢用老酒送下,白痢用米汤送下。
4、治赘疣(青年性扁平疣、多发性寻常疣):鲜菱蒂(菱柄),搽擦患处,一日数次。
拍摄地点:昭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