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朋友们端午安康蓉城同心
端
午
五
月
初
五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庆祝。几千年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最应景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有些地方,人们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的身上,希望这样可以使孩子们不受邪灵的伤害。许多人认为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时节,因此为了驱疾避凶,讨个吉利,他们会在门口悬挂艾叶和菖蒲等。
端午节
五毒、五黄
是什么
端午节的“五毒”是什么?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端午节的“五黄”是什么?
江南民间在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咸鸭蛋黄。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咸鸭蛋黄?
为了驱“五毒”,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五毒的血,吃时就会把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咸鸭蛋黄中的红油就是其中的一种红。
屈原
不姓屈,姓什么?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其实姓芈,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国国君姓芈,屈是屈原的氏,在当时姓与氏是分开的。
端午节
喝雄黄酒的渊源
雄黄酒是用雄黄的粉末泡制的,雄黄酒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具有腐蚀之力的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时节正值春夏之交,是蚊蝇等虫害繁衍的高峰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插艾草、饮雄黄酒,用来辟邪防疫的传统。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端午节
古代的运动会
端午节是古代的运动会,从古至今,端午当天的习俗大多跟体育有关。南方的赛龙舟,龙舟竞渡时间被统一在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举行,各郡、县、村社每年都组织龙舟竞渡比赛。赛场终点插着锦绮彩竿,彩竿上一般悬挂着锦缎,名叫“标”,夺标者则为胜出者。
北方的射柳、斗草、马球,参与者众多。所谓射柳,就是类似边骑马边射弓箭,看谁能击中的游戏;马球跟现在的马球非常相似,斗草是孩童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这斗草也有讲究,有所谓文斗有所谓武斗。因此古时端午这一天的氛围,就像全民运动会一样。
端午知识你get了吗
来测一测吧
端午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端午版)
考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初几?
A.八月十五
回答错误
解析:中秋节
B.正月十五
回答错误
解析:元宵节
C.五月初五
回答正确√
解析:端午节
D.九月初九
回答错误
解析:重阳节
2.下列不属于端午习俗的是?
A.避五毒
回答错误
解析:古人认为端午仲夏,俗称“五毒”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大量繁殖,易咬伤人,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避五毒”相关。
B.沐兰汤
回答错误
解析: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耍龙灯
回答正确√
解析:耍龙灯是春节习俗。
D.吃粽子
回答错误
解析:大概不需要解析吧。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3.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A.角黍
回答正确√
解析:粽子又称粽籺,俗称“粽子”古称“角黍”,是端午节大家都会品尝到的食品。
B.米果
回答错误
解析:米果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工艺和配方制作而成的米类休闲食品。
C.米包
回答错误
解析:用米包的包子,见过吗?
D.香黍
回答错误
解析:宋刘过《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
4.古人端午节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
A.解毒
回答错误
B.驱邪避瘟
回答正确√
解析:端午时节正值春夏之交,是蚊蝇等虫害繁衍的高峰期,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插艾草、饮雄黄酒,用来辟邪防疫的传统。
C.纪念白蛇
回答错误
D.吉祥幸福
回答错误
5.下面哪些是端午节的别称呢?
A.解粽节
回答正确√
解析: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B.浴兰节
回答正确√
解析: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C.菖蒲节
回答正确√
解析: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D.女儿节
回答正确√
解析: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