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文與中醫之牛
昨天講了十二生肖之首的「鼠」字(點擊可回顧)。
今天講「牛」字——
牛,事也。理也。像角頭三、封尾之形也。
「牛」字簡單常用,是一個純體象形字。
字形上,許慎說「像角頭三、封尾之形」。其中「角頭三」,是指字形的上半部分,象牛的兩角和頭;而「封尾」,是指字形的下半部分,其中一橫是「封」,即牛背肩甲隆起的地方,一豎是「尾」,即下垂的牛尾。
由此可知,「牛」字是人們在牛後面觀察而造的象形字,與「鳥」、「馬」、「象」、「豕」等從側面觀察而造的象形字有點不一樣。
但也有意見認為:「」是牛頭和牛角的象形。《漢語大字典》按:「牛字象形,祇像頭角形。」,也說得通。
字義上,現在的《國語辭典》說:牛,哺乳動物,趾端有蹄,頭上長一對角,是反芻類動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車,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這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解釋。
但在漢代,牛是人盡皆知的事物,無需向人們解釋它的外貌和作用,所以,許慎不採用「科普」式講解,而是以「事也。理也」來講解——
「牛,事也」,所謂「能事其事」,指牛能擔任耕地的工作,任勞任怨,俗話說的「做牛做馬」;
「牛,理也」,指牛的身體文理可分析,這就是「庖丁解牛」中庖丁說的「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
而且,「牛、事、理」三字古音是疊韻的,這也是「音訓」,與《說文解字》中「羊,祥也」、「馬,怒也。武也」類似。
在《說文解字》中,「牛」是部首字,「牛」部有四十五個字,其中有三個比較有趣的常用字。
第一個是「牟」字——
牟,牛鳴也。从牛。象其聲气從口出。
「牟」字上半的「」不是一個字,而是「象其聲气從口出」,象牛鳴叫時牛的聲音與氣息從嘴巴裡出來的樣子。因此,「牟」是有一個成字的「牛」和一個不成字的「」組成的字,它是一個「增體-指事字」,指「牛鳴也」這件事。第二個是「牢」字,看楷書的「牢」,會容易理解為「牛在宀(mián,表房子)裡」,但還是先查一下「牢」字小篆再作定奪——牢,閑也。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
「牢」字本義是養牛馬的牛欄和馬圈,其形構並非楷書所示的「牛在宀中」,而是「牛在(冬省)中」,「冬之爲言終也——冬季是一年的終結。
而在「牢」字裡,「」表示把牛的活動「終結」在其中,取完固之意,也象牛欄四周之形,所以「牢」字有牢不可破的引申義。
第三個是「牽」字——牽,引而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玄聲。
「牽」的構字中既包含形聲「从牛,玄聲」,也包含一個不成字的「」,許慎說是「象引牛之縻」,即象拉著牛向前的繩子。
象「牽」字這樣,在形聲字基礎上又包含不成字的構件的字,「章黃學派」稱之為「雜體字」。
與「牛」有關的中藥,最著名的莫過於「牛黃」,牛黃其實是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囊結石,少數為膽管或肝管的結石。
《神農本草經》:牛黃,味苦,平。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痓,除邪逐鬼。生平澤。譯文:牛黃,味苦,性平。主治驚風,癲癇;可消退身體的發冷發熱,消除高熱引起的狂妄、抽搐;能驅逐鬼魅之氣。牛生活在平原水草匯集的地方。另外,牛一身都是寶,很多部位都可入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記錄有牛角?(又叫牛角胎,為黃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質角髓)、牛髓和牛膽——《神農本草經》:牛角?,苦,溫。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髓,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膽,治驚;寒熱。可丸藥。譯文:牛角?,味苦,性溫。主治年輕女子閉經;下陰內瘀血積聚引起腹痛;女人帶下有血。牛髓能修補內臟,充填骨髓。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牛膽,則能治驚風;消退發冷發燒;可用來做成丸藥服用。附上文簡體版——昨天讲了十二生肖之首的「鼠」字(点击可回顾)。
今天讲「牛」字——
牛,事也。理也。像角头三、封尾之形也。
「牛」字简单常用,是一个纯体象形字。
字形上,许慎说「像角头三、封尾之形」。其中「角头三」,是指字形的上半部分,象牛的两角和头;而「封尾」,是指字形的下半部分,其中一横是「封」,即牛背肩甲隆起的地方,一竖是「尾」,即下垂的牛尾。
由此可知,「牛」字是人们在牛后面观察而造的象形字,与「鸟」、「马」、「象」、「豕」等从侧面观察而造的象形字有点不一样。
但也有意见认为:「」是牛头和牛角的象形。《汉语大字典》按:「牛字象形,祇像头角形。」,也说得通。
字义上,现在的《国语辞典》说: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这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解释。
但在汉代,牛是人尽皆知的事物,无需向人们解释它的外貌和作用,所以,许慎不采用「科普」式讲解,而是以「事也。理也」来讲解——
「牛,事也」,所谓「能事其事」,指牛能担任耕地的工作,任劳任怨,俗话说的「做牛做马」;
「牛,理也」,指牛的身体文理可分析,这就是「庖丁解牛」中庖丁说的「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
而且,「牛、事、理」三字古音是叠韵的,这也是「音训」,与《说文解字》中「羊,祥也」、「马,怒也。武也」类似。
在《说文解字》中,「牛」是部首字,「牛」部有四十五个字,其中有三个比较有趣的常用字。第一个是「牟」字——
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
「牟」字上半的「」不是一个字,而是「象其声气从口出」,象牛鸣叫时牛的声音与气息从嘴巴里出来的样子。
因此,「牟」是有一个成字的「牛」和一个不成字的「」组成的字,它是一个「增体-指事字」,指「牛鸣也」这件事。
第二个是「牢」字,看楷书的「牢」,会容易理解为「牛在宀(mián,表房子)里」,但还是先查一下「牢」字小篆再作定夺——牢,闲也。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
「牢」字本义是养牛马的牛栏和马圈,其形构并非楷书所示的「牛在宀中」,而是「牛在(冬省)中」,「冬之爲言终也——冬季是一年的终结。
而在「牢」字里,「」表示把牛的活动「终结」在其中,取完固之意,也象牛栏四周之形,所以「牢」字有牢不可破的引申义。
第三个是「牵」字——牵,引而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玄声。
「牵」的构字中既包含形声「从牛,玄声」,也包含一个不成字的「」,许慎说是「象引牛之縻」,即象拉着牛向前的绳子。
象「牵」字这样,在形声字基础上又包含不成字的构件的字,「章黄学派」称之为「杂体字」。
与「牛」有关的中药,最著名的莫过于「牛黄」,牛黄其实是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或肝管的结石。
《神农本草经》:牛黄,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生平泽。译文:牛黄,味苦,性平。主治惊风,癫痫;可消退身体的发冷发热,消除高热引起的狂妄、抽搐;能驱逐鬼魅之气。牛生活在平原水草汇集的地方。另外,牛一身都是宝,很多部位都可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录有牛角?(又叫牛角胎,为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牛髓和牛胆——《神农本草经》:牛角?,苦,温。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髓,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胆,治惊;寒热。可丸药。译文:牛角?,味苦,性温。主治年轻女子闭经;下阴内瘀血积聚引起腹痛;女人带下有血。牛髓能修补内脏,充填骨髓。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牛胆,则能治惊风;消退发冷发烧;可用来做成丸药服用。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厚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