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菖蒲美酒,尝糯米角粽,一起回顾端午传统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小吃货们又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啦。吃粽子可以说是端午节保存得最好的传统习俗了,每年的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两盘香喷喷的糯米粽,供家人品尝。其实除了吃粽子外,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过端午的习俗。今天小白为小伙伴们整理了一些传统的端午习俗,大家快快学起来,让我们的端午节变得更有仪式感吧!图片来自网络一、品角粽粽子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将粽子包成角状,是为模拟牛角,因为牛角是祭祀的必备品。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破郢读,楚顷襄王出逃。一生爱国忠君的屈原内心十分绝望,哀恸之余,他在端午节这天抱石投江。屈原在民间有很大的声望,楚人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为了保护他的尸身,汨罗江畔的百姓纷纷将准备用来祭祀的粽子投入江中,期望江中的鱼虾吃饱了后,不再动屈原的尸身。后来每逢端午,楚地百姓都将粽子撒入江中,祭奠屈原,于是,端午、粽子与屈原就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图片来自网络二、赛龙舟最初的赛龙舟,也与祭祀活动有关。屈原投江的消息传来,汨罗江边的渔民抱着一丝希望,纷纷划船去江中捕捞屈原的尸身。后来,这种捕捞活动渐渐与龙舟联系起来,于是赛龙舟也成了端午节特有的习俗。另外也有说法,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祭奠伍子胥或孝女曹娥。图片来自网络三、赏榴花端午节时值五月初,正是石榴花开得正艳的时候。端午情浓,榴花似火,在古代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中,我们尝尝能看见石榴花的身影。饮着菖蒲美酒,品着糯米角粽,再有一株如火如荼的石榴花,诗兴大发是多么容易的事。提笔挥洒,文章立成,风雅无边。图片来自网络四、挂符箓符箓起源于道教文化,古人相信符箓可以上通天神旨意,驱走厄运,带来好运。符箓根据功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人们在端午节佩挂的符箓一般具有驱鬼辟邪的作用。古人在端午这天,往往去找道教高人请一道符箓,有的将它挂在家中的大门上,有的将它叠成三角形挂在胸前,更有妇女儿童将它当做端午特有的饰品,挂在发髻上。图片来自网络五、缠彩线彩线也叫五彩长命缕,由由红、黄、黑、绿、白等五个颜色组成,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端午节这天,妇女儿童将彩线系在手腕上,祈求长命百岁。彩线一旦缠上,不可轻易取下。只能在夏季第一次洗澡时摘下扔入河中,让河水冲走,具有冲走疾病的寓意。图片来自网络六、浴兰汤浴兰汤是一个很古老的习俗,《楚辞》当中就有记载。古人认为兰草可以避不详,于是将兰草煮成汤水沐浴。这一习俗流传到后世有了一些变化,因为端午时值初夏,正是皮肤病多发的时候,于是古人往往在兰汤里加入其他防止皮肤病的草药。因此,端午节也叫浴兰节。图片来自网络七、集草药传说端午节是一年四季中草药药性最强的时候,端午当天,百草皆可为药。又有说法:端午至,五毒出,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的动物。因此,在端午节这天,古人往往会出门采撷各种草药回家,以备不时之需。最常见的是人们将采来的艾蒿和菖蒲挂在大门上,以避五毒。充满智慧的古人还因采药发明了一种游戏——斗草。许多古诗词都对这一游戏有所记载。图片来自网络八、饮药酒饮药酒也是一种常见的端午习俗。最常饮用的药酒是菖蒲酒和雄黄酒。菖蒲酒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酒具有通血脉、壮阳滋阴的功效。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毒,同时也有药用价值。人们常饮的雄黄酒是在酒中掺入了微量的雄黄,具有驱虫、避五毒的功效。图片来自网络九、画额头画额头这个习俗也与雄黄有关。端午节这天,人们常在儿童的额头、手足上涂抹雄黄酒。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一是利用雄黄驱走蛇虫鼠蚁,二是利用虎头上的“王”驱邪避灾。图片来自网络十、佩香囊香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传统味的物件了,一般的香囊是用绢布缝成各种形状的小袋子,外面绣上各色花纹,里面装上香料填充。既美观大方,又芬芳四溢,颇受文人雅士,闺阁女子的追捧。端午节佩戴的香囊里一般装有带香味的中草药,如朱砂、雄黄、香药等等,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您还知道有哪些端午习俗呢?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6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