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中蜂的蜂脾关系方向不对,

北京痤疮十佳医院 http://m.39.net/news/a_8582859.html

我们养蜂人学习中蜂养殖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蜂群健康发展,蜂旺蜜丰收。那么,蜂群管理的两部分:蜂群活体的管理和蜂群巢房的管理,他们之间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可以说一切中蜂技术都围绕着这两部分进行,研究其各自部分或研究其相互关系。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养蜂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追根问底,就会说:“书上是这么写的。”

事实上,很多真正的关系,书上可能还真的没有说清楚。一个可能是出书的人自己真没搞明白,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出书的人觉得这实在太简单,不值一提。而事实上,这对我们养蜂人是极其重要的知识。今天就别人不值一提的蜂脾关系的一些具体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说蜂脾关系,就是指蜂群与蜂巢的关系。就目前中蜂养殖技术现有理论,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做到蜂多余脾,至少做到蜂脾相称,否则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比如春繁烂仔,蜂群衰退,两虫一害,产品质量不达标等等问题。这些结论有其合理部分,但同时也有以偏概全,一刀切的嫌疑。

今天的重点是探讨蜂脾关系之间的一些固有结论,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纬度来进行探讨,并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也不枉这番争论。

1、春繁要做到蜂多余脾

春繁就是蜂群在春季的繁殖和复壮。春繁促繁和复壮后,养蜂人可借春季分蜂热完成育王换王,分蜂扩群的目的。这是养蜂人紧张而欣喜的工作,因为随着越冬蜂出巢采集,幼蜂试飞,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但是蜂群在春季却因为天气变幻莫测,气温时高时低,尤其昼夜温差大,对蜂群繁殖的保温工作不利。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中蜂养殖技术书籍都强调要在开繁前做好紧脾操作,使蜂多余脾,确保蜂群密集,以利于仔区温度的调节。毫无疑问,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没什么毛病。但是经过我几年的实践却发现,这样的结论不完全对。当蜂群能够做到紧密结团,特别是早春的时候,蜂群的开繁最好就是让蜂群自然调节。真正需要养蜂人介入的时机,是在新老交替完毕或者是气温回升能够稳定在10度以上以后。也就是说,蜂多于脾的紧脾操作,需要延后操作。

2、蜂稀脾多导致蜂群衰退

中蜂养殖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流蜜期到来,蜂群会加速繁殖,蜂群复壮明显,但当蜂群进入度劣期后,蜂群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蜂。中蜂蜂群的退蜂问题最大的因素是自然条件的改变所造成,同时,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蜂群的逆势兴衰。比如在度劣期人为对蜂群进行保温,奖饲和补充花粉,就会促成蜂群持续繁殖和发展。于是出现为了最大限度完成蜂群的快速增长,我们需要确保蜂脾相称状态,使蜂群健能够在一定哺育强度内健康发展,否则蜂群发展会受到阻碍,幼子得不到充分哺育造成畸形或生病。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蜂少于脾会造成退蜂的原因吧。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蜂稀导致蜂群退蜂的说法是不全对的。当我们定地饲养存量蜂群与当地蜜粉源达到合理状态时,就没必要继续繁殖蜂群了,使之按照季节变化适当进行休整,张弛有度,反而更利于蜂群的健康。

3、两虫一害就是蜂脾不相称的恶果

两虫一害是指巢虫,胡蜂和烂仔病。巢虫是蜡蛾产卵于蜂巢内孵化出来的幼虫,是中蜂养殖最大的巢内危害。胡蜂则泛指食肉类蜂种,比如虎头蜂,梭罗蜂,花甲子,牛角蜂,马蜂等等,是中蜂的最大天敌。烂子病包括欧腐病和欧幼病,也称小幼虫病和大幼虫病,是中蜂养殖最大的威胁。棉虫的产生大多源于中蜂蜂箱密闭性差导致蜡蛾进入产卵;胡蜂作为天敌的存在只能靠人为帮助;烂子病的发生一个是气候变化太大引起蜂群自我调节能力跟不上,以及跨区引种等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找到这些原因后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做好管理,比如增加蜂群蜂箱的密闭性,人为增设胡蜂网罩以及加强蜂群卫生和消毒工作等,可以有效避免蜂场因两虫一害造成巨大损失。为啥将两虫一害的恶果归咎于蜂稀?我想可能是因为蜂群密集更利于蜂群在恶劣环境下的自我调节以及应对天敌时有更强的防御力吧。虽然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依然是以偏概全的理论。

4、蜂蜜品质不达标是因为蜂少于脾

中蜂蜜作为中医药经典论著医食同源的上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蜂农更深刻理解品质即生命的含义。高品质蜂蜜衡量的标准大致为蔗糖含量不超过5%,波美度42度以上,具有一定数量的活性酶及各种微量元素,口感与蜜香等等。要达到中蜂蜜质量标准要求,其实无外乎就两个方式,一个是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加工生产,一个是通过养蜂人的精细管理进行自然酿造。毫无疑问,从客户内心更乐意接受后一种方式,因为更自然健康,但从“荷包”考虑着则更倾向于前者,因为价格会更加低廉。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都知道纯天然土蜂蜜更好,但却依然到超市等专柜上购买批量加工的蜂蜜,就是因为价格的原因。从这个真实情况可以看出,蜂蜜要达到相关标准,一个是手工作坊方式,一个是现代工业方式。在这里补充一下,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只要能做到诚实守信,利用现代科技依然是可以在低温浓缩,保留活性酶等前提下加工出高品质蜂蜜的。只是相对于自然酿造,不论如何都会有一点差异,而且诚实守信这个前提也是让客户很难直观感受。所以从蜂场这个源头生产出高品质蜂蜜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

为什么有蜂稀蜜次的观点呢?这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因为中蜂越密集,酿造蜂力越足,越容易获得封盖成熟蜜。但是很多封盖成熟蜜未必达到相关标准,比如波美度可能只有41左右,而且装瓶后依然会出现胀瓶现象。所以要想继续增加蜂蜜浓度,需要让蜂群继续酿造或在适宜的环境中继续浓缩。所以作为蜂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封盖成熟蜜提入继箱,下方蜂群继续采集酿造。但是将蜂蜜品质完全怪罪于蜂稀,则依然是以偏概全的结论。事实上封盖蜜区,蜂群是很少爬上去的,蜂群密集的区域主要是在仔区和未封盖蜜区。通过我们对这些结论的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些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明显也存在事实而非,以偏概全的牵强成分。所以我还是依然认为蜂脾关系就是蜂群与蜂巢之间相互的依存关系,蜂群健康的状态就是最佳的蜂脾关系,蜂群出现问题及蜂产品质量不达标就是蜂少于脾的观点,还是显得不太妥当。

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发生都有其自身的根源,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我们就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纬度去全方位进行剖析理解,才能最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各位蜂友以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