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发现,揭开端午真正流传起源,彻底佩服

端午节起源素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屈原说”、有“伍子胥说”、也有“曹娥说”等,但“屈原说”很受认同。事实上,端午非起源战国,早在上古先民就已流行,源于上古原始信仰和祭祀天神的文化习俗,起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

曹娥说--孝女投江救父

一、端午祭龙的由来

远古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奥秘,演绎一套完整观星文化。并把黄道附近星象划为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分“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仲春苍龙出现天上,即为“苍龙抬头”,大吉;

仲夏苍龙升至中天,即为“飞龙在天”,大吉;

秋天苍龙西方落下,即为“亢龙有悔”,不吉;

冬天苍龙隐于地下,即为“群龙无首”,不吉。

苍龙七宿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

仲夏端午“飞龙在天”,处乾卜九五爻,为九五至尊之象,此时苍龙主星“大火”高悬正南中天,处全年“正中”之位,既“得中”又“得正”,龙气旺盛,大吉大利,便创立祭祀神龙节日,以感恩神龙恩德,祈福纳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康泰、祛邪免灾。

仲夏端午-祭龙祈福

二、祭祀主要习俗

端午习俗丰富多彩,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感恩神龙、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主要习俗:竞龙舟、祭神龙、食角粽、采草药、挂艾草、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鸢、睇龙船、佩香囊等,其中赛龙舟和食粽是端午节两大重要礼俗,龙舟竞渡祭龙神,食角粽作为祭龙祖主要供品。

龙舟竞渡--祈福攘灾

先民们为让先祖“神龙”感知到他们之虔诚,在身体上纹饰龙的形状,类似于现代文身;在龙船上刻画龙的图案,两头制作龙头、龙尾,雕刻出龙的模型,涂抹上苍龙色彩,成为后世所说之龙舟。为祈求龙神祝福,先民不仅表明自己是“龙”后裔,祈求先祖保佑自己部落,借用“龙之威严”保护全族不受鬼怪侵袭和蛇虫鼠蚁骚扰。

赛龙舟分为请龙、祭龙、游龙和收龙等仪程。人们祭祀龙神时神情肃穆,祈态庄严、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吉祥如意。

分食供品--添福增寿

粽子做成牛角形状,为模仿龙角而成,作为祭龙祖重要供品。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角粽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习俗成为中华民族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甚至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祭祀后,能分食祭祀过神龙的供品,更有沾来龙福,带来龙运、祈来龙寿之说法,老人吃健康长寿,成人吃事业兴盛,孩子吃不生病,还可避灾去邪。

纯阳正气--驱除瘟疫

点雄黄酒--袪病辟邪

夏季是一个驱除瘟疫季节,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放飞纸鸢--带回好运

放纸鸢,寓意“放殃”,放飞了病殃灾疫收回了福气、运气,因此,自古有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之说。是人们祈福消灾的一种美好愿景。制作纸鸢即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踏青放鸢--放殃

赠送香囊--信物传情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上面用绳,珠子作佩带,下面结个流苏,作成各种不同的香囊,现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叶等放在衣柜里有除湿,除霉之功效。端午期间,青春男女相互赠香囊,穿汉服,即有古典佩饰之美,更有传情表意之举。

古代定情信物--流苏香囊

三、端午经典的诗词

古往今来,描写端午佳句很多:

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

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

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

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下古时文人墨客的笔下的端午意境和情怀: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起源--屈原说

端午节距今至少已有年以上的历史,其起源于远古先民神龙祭祀,化于祭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不管其文化如何发展,让我们共同记住:端午是我们璀璨文明的见证。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9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