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前消失的东北野牛长啥样

为了让市民更多了解古生物,探索自然的奥秘。10月29日,“消失的古兽——东北野牛头”特展在省博物馆展出。 野牛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动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全球各地繁衍出现过很多种类的野牛。它们体貌差异巨大,有的小如羚羊,有的壮如犀牛且牛角特别宽大。在这众多的野牛中,曾经有一种在地层中留存下大量的化石——这就是东北野牛。本次展出的是一件东北野牛头骨化石,出土于黑龙江肇源县松花江畔的一级阶地上。在中国东北地区,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大量的野牛骨骼化石,被命名为东北野牛。东北野牛的分布很广,在我国北方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他们身影——化石。东北野牛额骨宽,两角粗大,身上披着厚厚的长毛,能够适应较为寒冷气候条件,是北方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高可达1.8米,体重可达1吨以上。它的背部有一个类似“驼峰”的高高隆起,用于储存能量,在食物短缺时提供必要的养分;随着季节变化,善于长途迁徙。东北野牛的种群数量在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中占据了绝对多数,繁盛时期种群数量能够达到百万级别。东北野牛是由西伯利亚迁入我国境内,主要生活在距今2万年到4万年间。当时大面积的草原和湿地遍布整个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比现代稍低,夏季草原植物茂盛,为野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随着冰川期结束,气温转暖,森林开始繁盛,草原范围大幅缩小,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一时期,人类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开始发展壮大,并向北拓展,这也挤占了野牛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东北野牛在1万年前彻底消失。来源:哈尔滨新闻网记者:叶勇/文孙岩/摄影、视频制作编辑:王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7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