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如何用期待让孩子变成抑郁症的7
题记:父母是如何用“期待”让孩子变成抑郁症的?70%的家长都在这样做
最近,一个25岁年轻摄影师跳海自杀,一个12岁男生跳楼自杀的2则新闻,几天之内接连上了热搜。
先是“鹿道森”在微博上以“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为标题,写多字的遗书,几天后,随着他的遗体在浙江舟山海域被找到,一个25岁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后是经济学家宋清辉的儿子,早上从17楼跳下,结束了年仅12岁的生命。
这两则新闻都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不同的是,对于年仅25岁的鹿道森,大家给予更多的是同情与遗憾,而对于宋清辉在儿子死后的表现,更多的是讽刺和不解。
有人说,鹿道森太懦弱了,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就去自杀,是一个懦夫的行为。
但是,就像他在遗书中所说的那样:压垮他的不是一根稻草,是无数的沙粒。
鹿道森发布遗书的时间,刚好是他25岁生日。
是多么无助的绝望,才会让一个人选择在生日这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说“把生命交还给这个世界,生既是痛,死则为乐。”
即使选择了死亡,他还是不忍给别人带来麻烦,提前把所有行李打包寄回家。
他在遗书中写道:出生在农村,曾是留守儿童,总是在各种亲戚家寄宿,内心总有一种无所依靠,患得患失。
控制欲太强势的母亲,不负责任的父亲,成长过程充满争吵,为了金钱,或者其他。
没有爱情,却被逼婚,没有金钱,却被逼着立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鹿道森说:“我走一步都是背着大山走。成长经历的伤口,因长相引发的容貌焦虑,越来越远的梦想......
最绝望的从来不是死去,而是清醒克制活着。
我只想要一个温暖的家,想要被爱,可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呢?
我这么垃圾,怎么会有人爱我呢?
没有爱冰冻三尺,又岂是一日之寒呢。
做了好多努力,但都是徒劳,看不到未来,也没有方向。
没有爱,学不会爱,又何谈用爱来治愈自己。
像我这样的人,从不害怕困难险阻,而是没有爱。”
虽然,鹿道森在整个多字描述中,没有提到抑郁症,但是,他描述的某些状态,比如
“这段时间状态越来越糟糕,或许只是吃个饭,眼泪就崩溃流出来,控制不住的情绪,没有钱,没有生活的动力,没有未来。”已经有明显的抑郁倾向了。
从头到尾,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绝望。
爱的严重缺乏,是他25年来的生活写照。
尤其是童年时期,长期寄宿在各种亲戚家的经历,让他缺乏严重的安全感。
在《战胜抑郁》书中讲到这样一段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除了爱的缺乏,容易让青少年患上抑郁症,还有一种被人忽略的压力,也是压垮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父母望子成龙的高期待。”
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待时,也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经济学家宋清辉的儿子,宋昊然就是这样的例子。
宋清辉回忆,在儿子坠楼前的3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不太理想的成绩让宋昊然有些沮丧。那时候妈妈告诉他,如果数学学得太吃力,可以放一放。
在事发前一天,宋昊然因作业做得不理想,被老师通报批评,回家后郁郁寡欢。
宋昊然坠楼的那天,宋清辉有工作要赶,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送儿子。宋昊然从出门再到从17楼坠落,整个过程只有15分钟。
在《情绪自救》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多时候,行为问题是滞后心理问题的,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其实心理问题早已经存在,只是被家长给忽略了。家长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压力大小。
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很难过,如果家长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学得太吃力,可以放一放。放一放的结果呢?只能是越来越吃力。
孩子并没有从妈妈这里得到安慰和精神上的放松。
如果这位妈妈能换一种说法,告诉孩子,不管成绩如何,妈妈依然会爱你,考上高中有上高中的活法,考上技校和职高有另外一种活法,高分有高分的出路,低分有低分的技术,你不必顶着爸爸是经济学家的压力,不必超越父母,即使成绩不如意,你仍然是我们最爱的宝贝。家长放低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孩子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事发前一天被通报批评,回家郁郁寡欢,第二天,因为有事,没有和往常一样送孩子上学。
可能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并不重要,但在孩子心里,可能会想,是不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没有给你们脸上争光,还被老师批评,所以你们不爱我了,我不值得你们和过去一样的对待,连上学都不送我了,早饭也没得吃。一连串的巧合,恰巧家里没有食材做早饭了,恰巧家长有事,不能送孩子了,所以,孩子感觉失去了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尤其是从宋清辉事后的描述来看,失去一个儿子,他和宋昊然的妈妈都立志做出改变,今后,不会再让孩子埋头于书本考试,会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由成长成才。
幸福从来都是比较级,失去父母的宠爱,不再被爱,也是比较出来的。
12岁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做事容易钻牛角尖,容易走极端,可能前一刻可在幻想自己要快点长大,不用这么辛苦地学习,后一秒可能就想到了,这么痛苦的煎熬,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只要有中考和高考的存在,学习压力就不可避免,而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孩子的幸福指数过低,背后的原因在哪里?正如《情绪自救》书中所讲,有普遍焦虑的家长,哪来幸福的孩子?
在此,我想给那些做父母的朋友一点建议,学习固然重要,心理问题也不容小视,发现孩子情绪上的不对劲,最好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像宋昊然这样的悲剧越少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