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出行,挂汉书于牛角,年轻李密上瓦

与《隋唐演义》中大家对李密贪生怕死的固有印象不同,真实的李密是个擅长谋划的文武全才。大业初,李密凭借父亲荫任东宫千牛备身,而他的人生转折点就是在杨广的一次仪卫检阅之中。那日,杨广在检阅仪卫之时,叫来了身边的亲信大臣宇文述,他非常警惕地问道:“那个站在帐下的黑小伙是谁?”宇文述答道:“他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杨广皱眉:“这人看我的眼神很不对劲儿啊,哪能让这样的人当宿卫?”杨广凭着直觉猜对了开头,他只是讨厌这个黑小伙的眼神,却还不了解他有多大的本事,想象不出他能闹出多大的乱子。于是宇文述奉命执行杨广的命令,来炒李密的鱿鱼。宇文述这个人做事向来八面玲珑,平日里连个家丁都不会得罪,对待李密这样还算有身份的人,自然会更加周到。为了不伤害李密那幼小的心灵,宇文述开启了他的烧脑智慧,他亲切地对李密说道:“小老弟呀,侍卫这个工作不好干呀,也就是看起来风光,其实还不是一天到晚累得要死,工资低、压力大?”“嗯,是啊。”李密眨了眨眼睛,点了点头。宇文述一看有戏,接着烧脑:“我看你天性聪明,博学多才,可不应该屈居这里当个小侍卫,你这样的人,应该通过才学来求取功名。”以才学取官,当然就不能接着干侍卫了。要说宇文述也真有两下子,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炒鱿鱼”说得如此天花乱坠。年轻的李密听了之后,竟也完全猜不到宇文述的真实用意,得了这几句夸奖,他兴奋得有点飘飘然了。没想到,我李密是被宇文大人认为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既然如此,为何不听他一劝呢?于是,李密马上就写了一封辞官信,然后兴冲冲地收拾好包袱,屁颠屁颠地回家了。从此,他专以读书为业。当然了,以李密的性格,工作可以辞,书可以读,但却不会死读书。既然读书,就一定要读出水平,读得风生水起,读到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爱读书。此时的他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在家中沉淀了一段时间过后,李密梳洗打扮之后开始出门远行。古人出门远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马骑马,有轿坐轿,没钱就走路,这都是很正常的出行方式。但李密远行的方式与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他骑着一头牛。牛这种动物长得不怎么漂亮、速度也不怎么快,但作为一种坐骑是非常超凡脱俗的,当年李耳就是骑着一头青牛出了函谷关,洋洋洒洒五千字,说尽世间无限事,然后飘然而去,羽化登仙。李密骑着牛出行,瞬间就让人感觉档次高到爆表,极大拉高了回头率。这还不算完,李密还把一本《汉书》挂在了牛角上,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造型就这样设计完毕了,接下来该去哪里呢?李密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当朝谁的官最大?当然是越国公杨素了。好,就去你家。于是李密从容自若地骑在牛上,边走边作发愤苦读状,溜溜达达到了杨素的家门口。杨素也十分凑巧出门,自然看见了这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不由自主地跟上了这个骑牛的黑小伙,一把拉住了牛缰绳。牛停下了,李密抬起了头。杨素没顾得上端详,没顾得上问候,只是连珠炮似地问了他三个问题。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我叫李密,是故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我就在这儿随便走走。”“你读的什么书?”“《汉书·项羽传》。”李密仍然淡淡地回答道。他的回答简短、有力,毫不拖泥带水。杨素眼睛一亮,定睛打量起了这个黑小伙,他的心瞬间就融化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人呀。杨素对李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即和他攀谈了几句。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杨素居然马上就被征服了。因为他发现,这个骑牛读书的小伙子竟然是一个奇才,他对书中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对国家大事侃侃而谈,他展现出来的见识、才华都不同凡响,远远超越了他的同龄人。那一刻,杨素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这就是缘分呀!交谈过后,杨素热情地把他请到家里做客,并顺便把牛牵到了后院。李密坐定之后,杨素悄悄把和李密年龄差不多大的儿子杨玄感拉到了一边,低声说:“这人很牛,虽然比你黑,但他的才学气度比你高,你以后就把他当老铁吧。”从此,杨玄感便和李密成为了至交好友。是以,杨玄感若是打算造反,是绝对不会忘记告诉李密的。李密的这种思路想法,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后世人会换个方式争相效仿。当然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会读书,但他不迂腐,他懂得包装懂得造势,以骑牛营造噱头,以挂《汉书》制造氛围,同时标榜自己履历出身,然后以才华震惊考验人,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受重视?放在今天,这样的人也是闪闪发光的,因为,机会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可是,机会要怎么把握与发挥,李密还是没有学到精髓,他的结局不尽人意,不免令人唏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