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板刷胡到底从哪学来的看看希特

能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自古到今,关于男人的胡须样式已经发展出了数十种样式,古代的中国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的影响,古人一直是长须翩翩的形象。到近代受西方的影响,短须流行起来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胡须的样式都越来越多样化了。

其中比较广泛的就有“板刷胡”,关于日本人的胡须,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日本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一字胡。这并非是对日本人的丑化或者扭曲,而是符合其历史形象的。日本人在二战期间习惯在鼻子下面留一撮小胡子,有的人称呼其为卫生胡,有的称呼其为板刷胡。

板刷胡

板刷胡并非源于日本,而是来自于西方

实际上,在日本国内这种胡须样式流传并不广泛。我们熟知的名人里,留板刷胡的要数二战时期德国的元首希特勒和上个世纪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了。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欧洲士兵更多地留这种样式的胡须,日本也是模仿欧洲风气而蓄板刷胡的。

国外的男人形象很多都是一脸的大胡子,其实西方的宗教也认为男性是需要留胡须的。犹太教的观念里,胡须是力量的化身,是神所赋予的男子气概的象征。《旧约全书》中也把男性刮脸视为一种卑鄙的行为。

卓别林

西方习惯留胡须的行为,也促使胡须的样式越来越多样化。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全面学习西方的技术和文化,其中就有西方流行的板刷胡须。西方人留板刷胡须的原因是复杂的,总结起来大致有几种。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严重,当时的人们认为胡须可以像鼻腔内的鼻毛一样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所以留胡须能够减少肺部疾病的概率。

另一方面,胡须在某种程度上是尚武的表现,军队里认为不留胡子的人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人把罗马帝国的灭亡归咎于刮胡子的后果。也有人认为,工业革命以后社会阶层重新划分,留胡须成为办公室阶层的重要标志。

军人板刷胡

日本向西方全面学习科学文化,甚至曾经喊出过“脱亚入欧”的口号,因此学习西方的胡须样式也就不足为怪了。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期间的德国首脑希特勒是标准的板刷胡,在当时的法西斯阵营里德国是作为主导的存在。

其他成员国模仿学习希特勒的板刷胡须也是向德国的军队文化学习,日本作为好战分子也就对这种胡须更感兴趣了。

由于在日本流行武士精神的旧时代里,很多武士们所留的是八字胡或者小方块胡子。因此也有人推测,板刷胡在日本流行的原因也与他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有关。日本二战的原因就在于军国分子占据国内主导,武士道精神抬头,借着向西方文化学习的趋势,把传统武士的方块胡改为八字胡也就不足为奇了。

板刷胡背后的西方政治文化风向

胡须造型的多样化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时尚的潮流所影响,但一切文化都离不开政治背景的影响。关于卫生胡的起源,最早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德军在战场上使用氯气作为毒气攻击英法联军,导致防毒面具应时而生。

在当时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很多德国士兵都留着蓬松的胡子,这就使防毒面具的密闭效果大大降低,希特勒甚至都差点因此而丧命。于是很多士兵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把大胡子给剃成一撮小胡子,这样既不影响防毒面具的密封性,开起来又干净整洁,于是二战期间很多士兵都效仿希特勒的这种板刷胡了。

希特勒

板刷胡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士兵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当时的世界风气就是先进强大国家的文化会被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学习,比如二战前,欧洲曾经非常流行牛角胡。

牛角胡就是把嘴唇以下的胡子全部剃掉,嘴唇上边的胡子用油脂固定并打理成两边翘起的造型,当时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就是蓄的这种胡须,因此牛角胡也被各个国家争相效仿。

民国时期很多国内的军阀都是留这种胡须,翘起的胡须尖角象征着权力和高贵。因此民国期间,牛角胡几乎是军界高层的标配,连袁世凯都把清末时期自然下垂的胡须打理成两段微微翘起的造型。

牛角胡

后来羊角胡随着威廉二世的退位而逐渐消失,不久之后板刷胡便兴盛起来。可以看出当时的欧洲是世界时尚界的风向标,一种文化现象甚至一种胡须造型都有可能因为某个名人而流行全世界。而日本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全盘接受也导致了板刷胡在日本曾经被广泛效仿。

其实严格的说起来,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留板刷胡的,当时的日本天皇、东条英机留的是一字胡,虽然一字胡与板刷胡很接近,但还是有些区别的。特别是日本的平民,留板刷胡的更少。板刷胡跟多的代表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象,日本军国主义最早就是在德国的莱茵河畔组建而成,受德国影响是很严重的,但是并不是大部分日本人的选择。

日本天皇

总结:日本人的板刷胡是脸谱化的表现

人类更喜欢用脸谱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从希特勒的板刷胡形象之后,卓别林大师也在喜剧《大独裁者》中以板刷胡的形象出镜。虽然卓别林的喜剧是为了讽刺政治和军事,但显然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二战德军士兵的影视形象也几乎都以板刷胡为主。

对于日本也一样,虽然板刷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武士道和极端的军国主义思想。但把所有的日本人都用赋予板刷胡的形象的确有些脸谱化了。就像中国传统戏曲中“红脸”代表忠义耿直、“白脸”代表阴险狡诈,“板刷胡”则成为了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标签。

军国主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前的胡须造型大多都不再流行,人们更加追求个性的释放。对中外胡须文化的深入了解则可以更加清晰地研究曾经的文化背景及政治形势,而不用简单地依靠脸谱化形象判断真实的历史。

参考文献

1、《旧约全书》

2、《中古胡须文化透视》

3、《胡须背后的政治风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