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悠悠口弦声声,上古时期的羌族乐器
羌笛悠悠、口弦声声,上古时期的羌族乐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传,上古时期大禹发明了羌笛。据史载,西汉前,羌笛上有四孔,公元一世纪由京房加一高音按孔,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发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现在所见羌笛为六声双管竖笛,用油竹制成,长约50厘米,直径1~2厘米,双管双翼,管上齐开六孔,管头插竹,用鼓腮换气法吹奏,故声不绝于耳,其声清澈、纤细,音域不宽,却悠扬婉转。口弦口弦,俗称“口弦子”,是产生并流传于羌族民间的一种乐器。每当节日庆典、婚嫁、男女青年恋爱时,都能听到用口弦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汉刘熙《释名·释乐器》载:口弦“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可见其历史之久远。现主要流行于北川青片河上游地区。羊皮鼓羌族的羊皮鼓,不仅可以使人民认识羌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信仰,而且可以生动地将羌族文化传承下去,体现出羌人团结和睦、热爱生活以及对神明的崇拜和敬畏之情,是重要的羌族文化传承的基石。羌地其他乐器羌族的乐器比较多,除了羌笛、口弦、羊皮鼓,还有牛角号、盘铃、吹吹......在羌族地区,羌寨逢喜忧事及节日都会用到这些乐器。吹吹敲锣打鼓
上一篇文章: 山东电视文旅频道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诠 下一篇文章: 男女十忙庄稼忙,春牛图表现的农事民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