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头牛的背后,竟然隐藏了这么多故事

年是农历辛丑年,十二生肖岁值牛年。“六畜之首”的牛,凝结了忠诚、开拓、奋进的精神形象,流传了无数美好的传说,带给人启迪和激励。牛年说牛,今天(2月14日)带您到博物馆,通过一件件与牛有关的展品,探寻牛文化,体会浓郁的年味。一女子面带微笑,呈现站立姿态,双手合抱一头朴实小牛,这座明绿釉捧牛生肖俑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余子行介绍,相传古人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性,让一种动物代表一个时辰。农家人一般会在丑时起身喂牛,丑时在十二时辰中排第二、所以牛在生肖中也排第二,“十二生肖分别与十二地支对应,牛则和丑相配,形成‘丑牛’组合。以人物为形,怀抱生肖,是表现十二生肖内容的常见形象之一,生肖文化在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与动物亲善相待的文化风貌。”当你走近一头来自清道光年间的黑釉卧牛,你发现它全身以黑白刻画出细密牛毛,栩栩如生,一双睁大的牛眼炯炯有神、不容忽视。追溯至崧泽文化晚期,原始先民就开始撷取“牛”为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图案,而后,牛逐渐成为古人信仰崇拜图腾中的一员。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谢博介绍,牛是苗族神话里的修狃,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与龙相通,“因为牛的造型的意义在于三点,第一点就是农业意向,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点就表示新生之人要像牛一样健壮,把牛角挂于大门之前,象征人丁兴旺;第三点意思就是祖灵意象,他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会杀几头牛,代表他们的祖先。”除了耕作,牛还被用作交通运输工具,“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孔子坐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耳熟能详。南朝的陶牛车、东晋的陶牛车及俑群,唐代的彩绘陶牛车……牛车至唐代发展日臻成熟,数量、种类都比前代丰富且豪华。那么最初被百姓用来拉柴运物的牛车,为何能让贵族纡尊降贵,一跃成为当时社会的美学风尚呢?谢博解释,除了牛车舒适宽敞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牛车之上的清白之风的盛行,“因为牛车主要是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会经常乘坐的一种出行工具,坐牛车的人一般地位会比较高。牛作为乘骑,其实是赋予一种神仙气息的,瓷插屏《老子出关图》乘骑的就是牛。”“斗牛之戏,今世尚武有之,盖自秦始也”。古代中国早就出现了斗牛的比赛形式,汉代后相当普遍。徐州汉画像《力士图》中就刻画了一位力大无比的武士,肩扛一头牛,由于用力过大,脚踩出了整个画框。余子行介绍,斗牛文化,古已有之,“斗牛”比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古人平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也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往“牛”在人们心中的温顺印象,原来勤勉耕耘、任劳任怨的牛也有这样强悍勇武的一面,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斗牛精神”,苗族特别把农历正月二十五定为斗牛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7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