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钻牛角尖,也是因为牛角可钻

扩大2倍,是变成原来的2倍,还是3倍?这个千年老梗又吵翻了。这次的事发地是在宁波。6月25日下午5点多,一条新的求助帖,更新在宁波市民生e点通平台的群众留言板上,“我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家长,我的小孩非常爱好数学,可是昨天的考试彻底打垮了他,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了。”(7月1日中国经济网)这位家长发帖求助后,第二天一早宁波市教育局在帖子中做了回复,承认造成这道题有不同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命题时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今后会更加注意,还鼓励孩子继续钻研和思考。显然,该小学生钻牛角尖的这种精神值得鼓励,而负责教育行政事务的教育局却对这种小问题作出解答,“管闲事”的态度也值得肯定。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就应该钻钻牛角尖或者说钻研,即使说试题没有任何问题,是学生自己理解有偏差,钻钻牛角尖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人生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求解的过程,有时结果不重要,但这种勇于钻研的精神很可贵。如果更多的学生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钻牛角尖,或许未来有望成为某方面的大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发帖求助也是对孩子学习真正负责的态度,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这样帮钻牛角尖的孩子解决问题。而教育行政部门管起这种小问题,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这也不算是小问题,当一份印刷出来的试卷在表述上存在瑕疵,受困扰的不止是某个学生和家长,很可能影响一大片,教育局也有义务纠正教学中的问题。最近,既有小学生质疑“鹬蚌相争”合理性,也有学生质疑《后羿射日》一文的逻辑性。对此,“鹬蚌相争”涉及的出版社承认用生活逻辑来看,是有一些问题。涉及《后羿射日》的出版社也承认“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为何老师、家长没有发现教材中逻辑问题?笔者以为,既是因为不够细心也是因为缺少钻牛角尖精神。坦率地说,个别孩子钻牛角尖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够认真、严谨。虽然说爱钻牛角尖是部分孩子的天性,但教材、试题有牛角尖可钻仍是主要原因,即存在逻辑性、常识性漏洞。笔者也多次碰到学生试题存在各种错误,有的是命题者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认真把关,有的是命题者思考不周密。所以,借助最近出现的几起“教材事件”和这起“试题事件”,笔者希望,不管教材出版者还是试卷命题者,都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孩子,因为即使一个字、一个标点使用不当,都有可能给很多孩子造成困扰。虽然我们鼓励孩子的钻研精神,但要意识到,有瑕疵的教材、试题会对孩子形成误导,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7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