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在大传染时代,人类该如何应对病毒澎

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从到年,人类历史上已经暴发过10余场影响全球的大流行病。回顾过去百年来的流行病疫情就会发现,问题不在于流行病是否会出现,而在于何时出现。瘟疫,或许无法预测,但我们理应警惕它一定会再度来袭。正如《致命敌人》作者迈克尔·T·奥斯特海姆所判断,今后将会暴发的疫情甚至会比COVID-19更为严重。“在当今的世界中,只要有一个危险的微生物存在,在未来,它就有可能散播到世界各地。”

近日,新思文化总编张益与《三联生活周刊》 笔者袁越、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谷晓阳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谈,围绕年以来中信出版集团出品的《人类大瘟疫》《DK医学史》等一系列医学主题图书,交流了对生命科学、医学人文及公共卫生的思考,以及疫情之下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

为什么传染病暴发的频率越来越快?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医疗史。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在二十世纪中叶和后叶,人们曾经乐观地以为看到了战胜传染病的曙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谷晓阳看来,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种,也是我们这些年讨论最多的,就是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比如像埃博拉、寨卡、SARS,还有现在的新冠都属于新发传染病。人类踏入到以前没有踏足的领域,跟动物的接触更多,病毒传染到人类身上,再通过交通工具等播散到全球。此外,以前一些老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了,比如抗结核的药物慢慢失效,就有了耐药结核再次出现,这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因素,但是没有像新发传染病对我们的影响那么大。”

“过去,人口总数是小的,人不怎么长距离旅行,所以病毒把一个村的人都感染完,没办法再找新的肉吃,也就死了。古代的传染病其实比现在要多得多,只不过很多传染病在一个小村子里就死了。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们有70亿个新鲜的餐桌给病毒吃。第二,这些人走来走去,每天想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他们是病毒的传播工具,是用来传播给全世界 的载体。”袁越说道。

一些新发传染病暴发的频率越来越密集。谷晓阳认为,一旦社会开始向前进的时候,刹车不是那么容易踩的,“我们因为跟动物相接触产生的病毒,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而且人类的互动增多,它在人类社会传播的能力也很大。还有一点,我们现在的检测能力增强了。可能以前我们并没有能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查出来这个病毒是什么,所以我们不知道。现在因为科学的发展,大家每次都能准确区分出来今年的流感型可能跟往年不一样。所以在人类记忆当中觉得,一直有新的疾病出现,这可能也是一个认知方面的问题。”

当地时间年3月1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民众接种疫苗。人民视觉图公共传染病是最需要普通人科普的领域人们对于疫苗的存疑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谷晓阳认为质疑声永远不会消失:“‘疫苗’这个词是天花预防,跟牛痘有关系。詹纳在发明牛痘以后诞生了vaccine这个词。从最早的疫苗开始,人们就怀疑疫苗。詹纳做了很多实验,证明接种牛痘可以防止小朋友或者成人得天花,但社会上有很多质疑声,认为这是从牛身上来的,我接种以后是不是会出现不安全情况,报纸上刊了很多这种讽刺漫画说你接种牛痘以后会长出牛角,你会变成一头牛等等,有很多质疑。”

“接受免疫概念,认为疫苗能对人产生保护作用,这本身是一套科学认知,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套理念。而且疫苗确实是有副作用的,不是每个人接种疫苗立刻马上有效。人们可能就会基于个人的经验,对疫苗效果产生怀疑。”谷晓阳说道。

在袁越看来,关于疫苗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疫苗不是药,打了疫苗不见得你一定不生病。其次,疫苗是给健康人打的,你身体好好的,让你打一针可能就不愿意。这两个问题导致它有很多阻碍。但疫苗的核心,是健康人牺牲自己的一点方便或者冒一定副作用的危险去阻止病毒传播链。公共传染病是最需要普通人科普的领域。”

“新冠病毒的传染特性跟SARS非常不一样,它的特性使得它的传染特别容易,所以想把它封死是非常非常难的,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所以我们寄希望于疫苗把新冠的症状降低,把它退化成一个流感,我个人认为这是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袁越说道。

未来,与新冠共存

“以前大家可能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