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229户贫困户集体搬迁,吹传统乐

北京中科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2月6日,是广西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安置点户白裤瑶贫困户喜迁新居的大喜日子。喜不自禁的白裤瑶胞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以此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吹牛角,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那“呜呜呜”的牛角声,洪亮浑厚,像是在告诉人们,美好的生活已经开始。

因男子长年穿及膝的白裤子而得名的白裤瑶,总人口近3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的深山弄场里。白裤瑶被联合加科教文节组织认定为民风民俗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民族,被喻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或者丰收喜庆的日子,要是游客能有幸来到广西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白裤瑶族乡,一定会惊奇地发现,用红带子系着,挂在白裤瑶汉子胸前的牛角,又长又大又重。要是客人问起,白裤瑶汉子保准会自豪地说:我们白裤瑶牛角,天下最长最大最重,独一无二。

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或者丰收喜庆的日子,要是游客能有幸来到广西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白裤瑶族乡,一定会惊奇地发现,用红带子系着,挂在白裤瑶汉子胸前的牛角,又长又大又重。要是客人问起,白裤瑶汉子保准会自豪地说:我们白裤瑶牛角,天下最长最大最重,独一无二。

白裤瑶之所以“做”牛角,是因为白裤瑶希望他们在用牛角吹奏时,能发出悠远浑圆的强大共鸣声。“做”的主要原料是粘膏。一只完整的白裤瑶牛角号,制作时,先把角尖的一点用钢锯细细磨平,将牛角的骨心取出来,用刀子在角里削出一个凹进去的工字槽,再在牛角尖上钻出一个圆圆的小孔,小孔插进一根通芯木节成为吹嘴,角腔里,塞一颗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卡好,石圆而光滑,能起到回音的作用。

牛角底端弄好后,制作者先把足量的粘膏放到锅里慢慢煮化。之后,往里掺进切成几公分长的细棕毛,搅匀。待膏汁稍冷,取出来,沿着水牛角大的一头,一点一点地裹抹点粘,搪平外壁,越加越粗,直至和小端牛角紧紧连成自然弯曲如半月状的一体。

据目测,白裤瑶做好的牛角,长若1.2米左右,重有3~4公斤。巨大角身因为有了棕丝混合,成型后异常坚固。一眼看去,除了缺少圆圈角纹,颜色和弯曲度竟和小端原来的水牛角极其相近。不明就理的人见了,都会惊呼:白裤瑶乡的牛角天下无双,举世独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