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瓦岗众将的李密,败给了王世充,是因杀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成功很简单,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向,不懈的努力就足够了,但是失败却很复杂,抛开成功的因素之外,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触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特效。——贪吃的骆驼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之师不胜枚举。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建立了大唐盛世的李渊;占据了河北、山东一带的河北王窦建德;还有手握瓦岗众将的李密。(王世充在击败李密时,还在给隋朝打工)。这里面唯一被隋朝击溃的,只有李密一支队伍,当时隋朝的主将,是后来也下海单干的王世充。李密为什么会败给王世充呢?

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因为李密杀了瓦岗军原来的董事长翟让,导致瓦岗军的各部门负责人不合,所以业绩一直滑坡,导致最终破产。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和一个叫单雄信的人有关,单雄信是翟让手下,后来翟让死后,他“顿首求哀”又成了李密的手下,不过他一直和李密面和心不和,在李密和王世充作战时,他临阵倒戈,才使李密大败(“单雄信等又勒兵自据,密自度不能支”)。

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再做定论。

和王世充交战之前

为了更好了解李密失败的原因,我们先把历史的齿轮往回调一下,看看李密在和王世充交战之前,是个什么情况。在当上瓦岗一把手之前,李密也并非无名之辈,他是东北豪门(辽东李氏)之后,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官(富)二代,李密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一个泯灭在历史中的浮夸,相反他还成为后世爱学习的典范之一(牛角挂书,说的就是他,老铁)

他长大后因为荫封,成为了隋炀帝的警卫,但是隋炀帝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他(史书记载,原因是隋炀帝看他不老实,但骆驼认为这个说法不太靠谱),所以他阴差阳错的投奔了背叛隋炀帝的杨玄感。李密在这里,曾经給杨玄感谋划过反隋的计划,并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奔袭山海关,把隋炀帝关在关外;中策是占据长安,凭借关中的地利(易守难攻,还是粮食产区),徐图中原。

下策是攻占东都洛阳,占据中原腹地。有人要问,占据洛阳不好吗?答案是肯定的。第一洛阳是隋朝的东都,墙高城厚,易守难攻;第二洛阳位于中原腹地,也就是说四周都是隋朝的势力,要随时应对勤王军的围攻。不过自以为是的杨玄感并没有采纳,反而说“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这句话的意思是,洛阳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打下来还能撑面子,必须要打。

李密跟着这种目光短浅的领导,自然没有什么好前途,后来杨玄感战败,李密就曲折(非常曲折,骆驼就不细写了)的加入了瓦岗责任有限公司。瓦岗军当时的法人是翟让,他是一个虚怀如谷的人,所以李密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成了部门负责人。但是李密并不满足,在掌握了实权后,他杀了翟让篡了位。此后他也开始觊觎洛阳,因为“东都未平,不可议此(称帝)。”

兵败洛阳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看别人的问题清楚,看着自己的问题模糊。李密明知道洛阳不适合早取,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击洛阳。李密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第一接连不断的胜利,让李密骄傲了(王世充及隋军面对李密,屡战屡败);第二手底下“数十万”的兵将,让李密膨胀了(翟让死后,瓦岗收拢了几十万人,连窦建德也赞同他称帝)。

如果没有宇文士及捣乱、李渊出兵洛阳,李密是极有可能夺取洛阳的,但是未必就能守得住(王世充就是个例子)。在李渊派李世民前往洛阳后,宇文士及也把隋炀帝给超度了,然后带兵逼近洛阳。李密面对如此困厄的形式,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手段,一方面不和李唐硬刚,一方面向身在洛阳的隋恭帝杨侗“乞降”,然后集中精力对付新来乍到来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的小身板,自然不是瓦岗群雄的对手,不过伤敌一百,自己也要挂个七八十,所以这一战虽然李密赢了,但是战斗力却被削弱了不少。王世充也是个狠人,一看有机可乘,立刻率领了几万精兵,直扑李密的几十万人。这一仗,如果李密以逸待劳,不和王世充硬刚,应该也不会败。不过古往今来,如果只存在于想象当中,李密选择了和王世充硬碰硬,也就选择了失败。

这一场仗里,有很多小细节,其中就有李密兵败,单雄信按兵不动,甚至最后转投了王世充。有人据此就认为,李密败就败在了单雄信身上,认为当初杀了单雄信,就不会有今天的荒唐事发生了,但骆驼并不这样认为。

小结

有人曾说成功很简单,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向,不懈的努力就足够了,但是失败却很复杂,抛开成功的因素之外,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触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特效。李密的兵败也是如此,李密是豪门大族之后,而翟让代表的是边缘小吏。他俩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所以李密和翟让的搭伙,本来就不会有前途。而翟让死后,李密又把翟让的嫡系留了下来,并委以重任,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攻击洛阳,这本来就是一个李密心知肚明的错误战略,所以在内部不团结,战略方向又错误的双重作用下,李密如果不失败,那才是一个意外。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