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聚人气湖南非遗云授艺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3月13日讯(记者刘思佳通讯员肖正湖)3月13日,“微博#非遗公开课#”的微博子话题#非遗看湖南#阅读量近22万,更多人在这里遇见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自2月14日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
微博非遗、文旅中国、新浪地方站联合全国各地非遗保护机构共同发起“微博#非遗公开课#”系列活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积极配合支持,推荐多位非遗传承人参与视频授课、微博互动,让网友足不出户、指尖轻点就能学习湘绣、滩头年画、金杵面塑等湖南非遗技艺。被称为“魔术般的艺术”的湘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带有鲜明湖湘地域文化特色,散发着独特而神秘的浪漫色彩。2月20日晚,湘绣代表性传承人、鬅毛针技艺第四代传人成新湘变身“网红主播”,带网友一起走近湘绣,揭开文化瑰宝的神秘面纱,感受文化非遗的博大魅力。
成新湘变身“网红主播”,教网友用湘绣的针法绣桃花
如何用湘绣的针法绣桃花?“先把画稿勾勒到缎料上,准备好桃红色绣线,根据作品大小和精细所需劈分丝线,找到桃花的中心点定针,将线头定牢,用湘绣掺针开始绣制花瓣……”在非遗公开课上,成新湘“手把手”教大家操作,一针一线中,一枝娇艳的桃花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90后”滩头高腊梅年画作坊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则在线授艺,教网友制作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色彩饱满艳丽,造型夸张有个性,题材多为新年祝福、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等古老民间习俗,寓意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是湖南省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钟星琳正在制作滩头年画
出身“年画世家”的钟星琳,自小接受熏陶,对年画的制作工艺再熟悉不过了。“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滩头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做出来的年画无虫蛀,遇水不褪色。”钟星琳介绍。
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份,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各色面团。面团在金杵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陈金成手中反复捏、搓、揉、掀,用牛角刀灵巧地点、切、刻、画,塑成身手、头、面,披上饰布与衣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面塑人物作品“新鲜出炉”。
陈金成与他创作的面塑作品
一系列好看好玩的非遗公开课,为网友宅家提供了新的乐趣。“湖南湘绣!真香!”“年画卖吗?怎么买?”“居然是面粉做的!以前都不知道。”“请把文化好好保护起来,传承下去。”网友纷纷留言,为湖南非遗点赞。
据了解,疫情期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艺抗疫情云游湖南”“共助文旅抗击疫情”“湖南非遗人在行动”等专题活动,非遗传承人积极创作抗疫作品近部(件),人参与线上非遗类培训;湖南公共文旅云开设“非遗公开课”“云上学艺”“云上拾遗”专栏,上传非遗网课10堂;“湖南非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