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牛肉价格论梁山好汉爱吃牛肉,是故意与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提到梁山好汉,读者们难免会想到这个场景。当然,酒是“米酒”,肉也自然不是“猪肉”,而是“牛肉”。

纵观水浒一书,“肉”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但除了特定修饰之外,一般都是指“牛肉”。

不信,且看原著第六十二回:石秀刚出场,就对店小二这般说道:“大碗酒,大块肉,只顾卖来。”不一会,酒保便端上来一盘牛肉和一小壶酒来。

不难发现,石秀并没有直接向店家要牛肉,但双方却都已经默认:“肉”代表了牛肉。

除此之外,其余梁山好汉,诸如宋江、李逵、武松、林冲等人,平日里,也都是吃的牛肉。

为何这些梁山好汉,这么爱吃牛肉?

有些读者,联系到宋代禁止宰杀更牛的法令,或许得出了这么一个解释:梁山好汉就是要与官府作对,朝廷越是不让宰杀耕牛,我们就偏偏要宰牛吃肉。

显然,这种说法并不是主要原因。

通读水浒一书,可以发现:梁山起义其实是具有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的。宋江招安为何能这么顺利?原因便在于此,大多数人心中的想法,是希望回到“良民”身份的。正因如此,他们“替天行道”,其实就是为朝廷杀尽贪官奸臣罢了。

显然,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好汉是不会犯这种“主旋律”的错误的。而他们爱吃牛肉的主要主要,其实很简单,牛肉很便宜,而且健康。

按《宋史》、《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来看,宋朝年间的牛肉,只要文一斤,比文一斤的猪肉还要便宜。去掉贵族爱吃的羊肉来说,一般人家选择的肉类,无非就是禽类、猪肉和牛肉。

按理来说,一些小康家庭在吃肉时,选择稍贵一点的猪肉,是很正常的。但情况恰恰相反,大多数人家多花点钱吃别的,也很少购买猪肉。

有一个例外,他就是著名的“大吃货”苏东坡。他被贬黄州之后,日子也不好过了。可苏轼却意外发现,猪肉原来超级好吃。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这里说“贵者不肯吃”,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宋代不少医家都认为:吃猪肉是很不健康的。

就连药王孙思邈都说:“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

因此,对于“食之易暴肥”的猪肉,梁山好汉自然是唯恐避之不及;相反,可以熬练筋骨、强身健体的牛肉,便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

当然,吃牛肉最便宜,还是主要原因。纵观梁山好汉位,出身大富大贵之家的,寥寥无几,只有柴进、李应、卢俊义等人算是。其他人,大多都是中下阶层的人物。

这就导致了它们的饮食习俗,与大多数人一样:一般情况下吃不起肉,就算去吃肉,也只能选择最便宜的牛肉。

或许有人会问:宋代官府禁止屠宰耕牛,既然不让杀牛,那哪来这么肉流向市场中呢?

令行禁止,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怕就怕在,朝廷自己是个“双标”。

按《武林旧事》、《容斋随笔》的记载来看:宋朝每年消耗掉的牛,数量是很可观的。因为牛皮、牛角、牛筋、牛蹄等物,是军中必备。

宋与西夏常年交战,军中也要消耗大量的牛制品。

但问题就是:哪里来这么多牛来宰杀呢?没办法,朝廷只好自己去培养,在取了牛角、牛筋等物之后,剩下的大批牛肉便流向了市场。

除此以外,牛肉市场的半数来源,其实是灰色的。为了维护保护耕牛的法令,朝廷制定了一套颇为严苛又复杂的制度。正常死亡的牛,是可以吃的,就是需要的手续太繁琐。

耕牛老死、病死之后,牛主人要去报官,等专人来验明,才能进入到下一步审批中。待准许牛肉可以出售后,牛主人还要花费很多时间、金钱去等待一个合适的买主。一些人为了缩短这个流程,还要花钱“孝敬”官府人员,插个队。

于是,便衍生出了一个职业,牛肉贩子。对牛主人来说,牛贩子的价格虽然低于市场价,但胜在手续简单,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免去了报官等候审批再去卖肉的流程。

所以大多数人宁愿卖给这些私牛贩子,也懒得去报官。如此以来,牛肉的流向市场的成本,便降低了,从而间接导致牛肉的价格更低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7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