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被称为龙的传人,龙真的
前言
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如果用一种标志来代表中国,那么一定是“龙”,我们也被称为“龙的传人”有关龙的传说众说纷纭,也比较两极分化。
有的人从生物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虚构出来的象征,就像麒麟、凤凰一样,也有人认为有关古代龙形象的使用,在考古中确凿存在,史书中也有所记载。
还有最重要的两个论据,在《周易》的动物状态代表的征兆和十二生肖中的十二个动物,所使用的的其他动物都是真是存在的,为什么会使用龙这种虚构的动物?
那么龙这种动物是否真的存在,而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被称为“龙的传人”?
秦汉时期
各式各样的龙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索、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这两句话来自《说文解字》和宋代画家董雨则,也是大众对于龙形象的认知。
中国历史上龙形象的出现至少有年历史,但是一直都不是固定的,在各地挖掘出来的玉龙,带着不同程度的动物演变的痕迹,通常为身子细长类似蛇,但是头部各不相同,有的像猪有的像熊还有的长牛角。
而到了先秦时期,龙并没成为一个崇拜的象征,人们更多把它作为沟通神的一种媒介,龙的作用,更像是今天的“鸽子”。
所以龙纹出现在了各种青铜器上,通常作为祭祀用品或者作为辟邪用品佩戴在身上,龙这段时间也开始渐渐作为统治阶级的象征,作为贵族用品。
龙的地位也没有特别的高,在史书中关于关于龙的记载还不少。《左传》有:
“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这种见到龙的事迹;也有“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关于养龙的传统记载;还有“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直接将龙比喻为祸害。而《礼书》中“龙以为畜”把龙直接当做家畜,可见在当时龙应该是一种确实存在的动物。
而进入秦汉时期,龙的地位逐渐提高了,开始成为帝王的象征,龙袍成为皇帝的“工作服”,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高祖刘邦则宣称自己为“龙之所生”。
这个时期,龙的形象是有着翅膀的应龙,而同时期的《山海经》中也记载了有翅应龙这一形象。
应龙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山海经》中对龙的单独描述不多,但是依然只是把龙作为一种珍兽来叙述。形象也各不相同,有夔的如龙,马身龙首等等等。
与时代的看法一致,《山海经》中的龙通常作为坐骑或者战斗工具,没有神化。
唐宋时期
龙成为神的象征
到了唐朝,佛教传入中国,龙的形象就开始有变化且渐渐统一了起来,在印度教的神话中有一种怪物叫——那伽,身形似蛇,剧毒且有行云布雨的能力。
印度蛇神那伽由于外形与特这与中国传说的龙很相似,便与中国的龙形象进行融合,成为四海龙王这个神职,同样的例子还有印度传说中的迦楼罗与鲲鹏的融合成为的金翅大鹏鸟。
从这时开始龙便不再作为一个珍兽,而是一个神的种类出现了,在农耕时代,雨水对于社会的重要程度非常之高,所以作为雨水的执掌者——龙则开始被崇拜。
四海龙王从宋朝开始,在画作中,我们现在看到“九象”的这个龙形象,开始渐渐形成统一。我们猜测,一方面是由于需要进行祭拜,需要一个大体上统一的形象,另一方面,珍兽的消失,人们对于动物种类渐渐清晰明确,便使用了大家一起认同的形象。
元明清时期
皇帝专用的龙
到了元朝,忽必烈七年(公元年),由刑部发下诏令,民间不得死私造有日、月、龙、凤的布匹,违者重罚,甚至处死。
从政治角度,是元朝对于外族统治角度感到的一种不安心导致了这种等级分割的制度,而最重要的是,龙正式成为了“皇权”的独有象征。
明清时代,也继承了这种传统,甚至连龙的黄色已经成为了禁忌,为皇帝专属,形象也被固定为“五爪金龙”,需要说明的是“五爪”并不是五个爪子,而是龙的爪子有五趾。
五爪神龙龙的爪子也是经过变化的,汉朝之前,都为三爪,宋朝逐渐为四爪,元朝中后期开始变为五爪,正因为这个拟人化的艺术创造,五爪金龙便代表了皇帝。
而在此之前历史上所谓发掘为龙相关的文物,形象各不相同,有猪、熊、虎这种形象不同的,有的长翅膀,有不长翅膀的,有粗壮的也有细长的,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各式各样的龙我不禁要做一个大胆的论断,这些“龙”们,其实是历史上的人们由于见到的未知物种,包括一些想象的艺术创造,所集合起来而称为“龙”,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和起,但是实际存在过。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的传人”和“龙”,则是用的是类似五爪金龙这个统一的形象,是不存在的,更多是一种神和帝王的象征,艺术的生产物。
近现代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
说道这里,我们发现,在古代,我们并没有“龙的传人”这种说法,也没有“龙”代表国家的说法。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在早期历史,我们并没有“国家”这个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们在历史上强大到交通所到之处,要么就是自己的领土,要么就是附属国,所以我们也不需要有什么代表符号。
在汉唐的中西交流中,因为外宾们多会接触皇族,所以他们把看到这个代表皇帝的龙作为一种中国的标志,就行罗马的“鹰”是一样的。
但是到了19世纪以后,满清政府的衰落与自大让西方世界渐生歹心,为了侵犯中国创造借口,便开始通过一些漫画在报纸上丑化中国的形象,也包含了“龙”。
而清朝因为被动了打开国际交流的局面,也首次将龙作为象征物来代表自己,“黄龙旗”便出现了。
我们在近代史的惨痛经历,让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们开始试图用文化和意识来唤醒人民的民族心,学者们意识到要让崇拜祖先的中华民族团结,需要选用一个传承至今的图腾来作为象征。
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他提出龙图腾的起源是因为上古时期一个强大的部落将“蛇”作为图腾,在融合各个小部落的时候,逐渐将各个部落的图腾象征融入到自己之中,便诞生了“龙”这个图腾,后来有人认为这个部落就是“黄帝”的部落。
这个
理论我们无法考证他的真实性有多高,但是意义非凡,一方面为多民族的中国找到了共同的祖先,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包容性高提供了象征意义。
有了这个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学术参考,“龙的传人”这种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并被应用起来,而在近代这些年的文化宣传和艺术建设之中,我们也都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可以说“龙”是最富有传统意义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特性,龙的“九象”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海纳百川;
控制云雨代表着我们对于农业起源的信仰;
最重要的是,龙从帝王象征变为人民的象征,更说明了,中国告别落后的封建君主,重视个体创造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