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折扇木制扇子品鉴
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折扇的附属装饰品,叫做扇坠。
玉竹折扇《在园杂志》记载,我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棹子扇”、“旋风扇”。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
折扇收藏界如今分为扇骨收藏和扇面收藏两大派别。
(一)扇形
扇形是指折扇的整体外形,好的折扇应该扇聚头紧聚,扇尾紧收,整体清秀,像梭子一样;扇骨平整,打磨干净;两片主骨在扇尾应是平行,主骨薄厚一致,小骨薄厚均匀不涩手;扇聚头制作精细;就整体来说,如今苏州工和杭州工在扇形上做的最好。
2、降香黄檀
降香黄檀,即海南黄花梨,是制扇材质的上品。木材表面荧光极强,光滑如绸缎,木纹变化多,鬃孔细小且少。若是老料早已无辣味,而是降香阵阵,沁人心脾。应根据用料多少,油润度和密度来判断优劣。
3、老山檀香
老山檀香,产于印度,檀香中的极品。这是制扇材质的上品,是任何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水都无法与之匹美的纯天然名贵香料。檀香有老山香,新山香,雪梨香,地门香之分,后三者或香味刺鼻,或隐隐难嗅,其木纹明显,少粗长大材;惟老山者色黄,材大且直,表面光滑致密,如婴儿之肌,木纹难以得见,油性大,香气甜美,醇正幽长绕于脑内。应根据香气和用料多少来判断优劣。
4、乌木
乌木,是制扇材质的中品。为木制折扇常用之材。这里指的是柿树属植物,而非阴沉木。木料乌黑或栗褐,木纹明显或不明显,鬃孔较小,有淡淡香气。应根据木料的颜色和密度来判断优劣。
5、鸡翅木
鸡翅木,是制扇材质的下品。因为有类似“鸡翅”的木纹而得名。其在红木中属于比较漂亮的木材,鬃孔明显,有微香气。应根据木料密度和木纹死活来判断优劣。
6、蛇纹木
蛇纹木,是制扇材质的中品。其木出材率低,少有大料。因木料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和花纹,故称蛇纹木。其木纹明显,鬃孔细长,有微香气。应根据用料多少和黑色斑纹的形样多少来判断优劣。
黄杨木扇子7、黄杨木
黄杨木,是制扇材质的下品。其生长缓慢,木料细腻,鬃孔几乎不见,有淡香味。因其木料很脆,故很少用来制扇,只做折扇装饰之用。应根据木料密度和用料多少来判断优劣。前年曾见过一把一尺竹节头黄杨木折扇,当时没觉得少有,只是看其粗笨。等缓过神来时,已被一北京人收入囊中,至今遗憾。
特殊材质
象牙扇子1、象牙
象牙白腻如玉,有很强的光泽和弹性,宜于施雕,是扇骨材质中最为名贵的。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牙制折扇工艺难度大,想做把清秀的扇骨并非易事,如今苏杭也没几个师傅能做得好牙扇,故收藏价值极高。
象牙扇骨存世较多,以九寸以上的大扇为贵,犹以十六档、十八档牙骨最为收藏家看好。具有精美雕工的象牙骨更是价值连城。九档、十一档日式牙骨因大骨较窄,价格相对偏低。象牙也可做小骨,为了省料,常将穿入扇面部分易为竹子等其他材质。牙骨也常与乌木、紫檀相配使用,形成颜色反差,从而带给人视觉上的变化与美感。象牙折扇应注意防止变形或产生雀丝,根据用料多少和产地以及质地判断优劣。
兽骨扇子2、兽骨
一般是指牛骨和骆驼骨。经过漂白、磨光、上蜡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的扇骨,粗看上去与象牙骨相仿,因而常被不识货者认作牙骨。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分辨二者的区别。象牙细腻光洁,可用肉眼观察到美丽的天然牙纹(“人”字纹或网状纹)。兽骨即便经过磨光处理,依然赶不上象牙光洁,且表面布满了微小的砂点和鬃眼,俗称“骨眼”,这是骨料的特征。此外,兽骨的比重小于象牙,掂在手中有轻、飘之感,而象牙在手中掂拭则有重压感。
玳瑁扇子3、玳瑁鳞
玳瑁是一种大型海龟,产于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以其背甲制作的扇骨称为玳瑁骨,质似牛角,平滑光洁,有呈半透明状的褐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花纹,是制扇材质的上品,呈鲜艳的黄褐色,泛红。其晶莹剔透,花纹美丽,少有,易蛀。玳瑁鳞不大,熔点低,故制作时需要将鳞片烫软拼接再加工。应根据用料多少和质地来判断优劣。
玳瑁骨有一定韧度,常用做小骨,并与象牙大骨相配,雍容华贵,在清代十分盛行。
(三)扇骨尺寸和档数
扇骨的数目称档,档数的变化很大,从最少的9档起,有11档,12档,13档,14档,16档,18档,20档,22档,24档,30档乃至40档不等。档数的计算,是主骨与其间的小骨一并算入。骨子越少,如9档扇,11档扇,其折扇排口越大;骨子越多,如30档,40档扇,则折扇排口越小。
16档扇骨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规格。扇骨长约30至32厘米,称九寸或九寸五扇骨。16档扇尺寸适中,展开后呈度左右,视觉舒适,使用方便,获得了最为普遍的赞誉。
18档扇在年以后才流行起来。
20档、22档、24档几种规格的扇骨尺寸较小,长度在16厘米至24厘米之间,俗称7寸或八寸扇,皆为坤扇。古代部分文人闺秀喜欢使用20档以上的坤扇,打开在90度左右,颇为纤巧。
30档和40档扇为工艺扇,展开后可形成度角,扇骨短而窄,收藏价值不高。
对于收藏来说,木质扇骨和动物质扇骨的尺寸和档数对收藏影响不大,但是收藏竹质扇骨,则折扇排口越大越好,因为这类材料能做折扇的大材不多,(不光指竹宽,也制竹节间长。这里不包括市场上几十块钱粗笨的毛竹制商品扇,只指适合收藏的高端竹材),或是未成材已被砍伐,因而市场上并不多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扇聚头造型
扇聚头造型样式很多,主要有方头(平头),古方头,尖头,马牙琴头,和尚头,梅花头,琵琶头,茄子头,宝瓶头,玉兰头,葫芦头,竹节头,鼓头,荸荠头等,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但就工艺来说,和尚头,梅花头等这类圆样扇聚头工艺比其他扇聚头工艺复杂,因此这类扇聚头比其他同等不同头的折扇价格要高出一筹,收藏价值更高。
直式方头扇
造型极简洁,为一长而窄的梯形,是最早出现的式样。用名贵材质如象牙、紫檀、乌木等做扇骨时,多选用此种式样,以求充分利用材料。民国年间生产的直式方头扇有“仿古雅扇”之称。
和尚头
此款式也叫圆头或大圆头,早在明代就已流行。因扇骨聚头处以扇钉为轴心成一圆球状,看似和尚头而得名。这种式样多见于十六档以下的大扇。和尚头大多由一种材料聚成,也可在两侧加扇钉处镶两片异质材料,如竹骨镶紫檀、象牙、玳瑁等。和尚头扇骨一般较同等材质的扇骨价格高出一等。
其他扇头:
现在手工扇头也呈多样化趋势,包括水滴,花瓶,刀币形状,另外就是在扇钉镶嵌上作出花式效果。
扇面品质
说骨为骨,而面为魂,魂骨相合,乃一扇。扇面常见的有矾宣面,绫绢面,撒金面,泥金面,棉纸面等很多种。
绫绢面用得少,多为工艺扇扇面;绵纸面黑,透光,多以棕竹为骨,用金泥在棉纸面上书心经,绘罗汉图,为僧人而有;泥金面,通体泥金,正反面分别绘以工笔牡丹及梅花,在配八寸三十二档扇骨,是戏曲艺术中女性常用之物。
我们收藏扇子,最常用的是矾宣面,其次是撒金面。扇面是消耗品。如何判断扇面的品质呢?有句行话叫“扇面好不好,就看防水牢不牢”,好的扇面可以当半把雨伞使用。带绘工的扇面如何判断收藏价值,需要考虑扇面质量、作者、年代、题材、绘画方式等多个方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