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则不全,执则不灵诸事随缘,不执牛角

神赞和尚在大中寺里修行,在外出参访的时候得遇百丈禅师,不久又回到大中寺。寺里的老禅师问:“你出去参访这段时间,学到了什么东西没有啊?”神赞说:“没有。还是照着以前的样子服侍师父,做些杂活。”一次老师洗澡,神赞一边给他搓背一边说道:“上好的一座佛殿,可惜其中的佛像不够神圣。”老师闻听此言回头看了看他,神赞接着说道:“佛像虽不神圣,却能放光!”这一天,老师正在那里钻研佛经,忽然有一只苍蝇在屋子里飞来飞去,然后奔着纸窗就撞了上去,看来是想从那里飞出去。神赞看到这一幕,随口做偈一首:“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他的老师放下手中的佛经,问道:“你外出参学期间遇到了高人吧?不然访学前后的见解差别不会如此之大。”神赞只好承认:“承蒙百丈禅师指点有所领悟,现在我回来是要报答老师您的恩情。”神赞见到自己的老师为书籍文字所困,但又不好直接点明,于是只好借助苍蝇的困境来指出老师的不足:文字语言只是一时一地的工具而已,事过境迁之后不必执著于文字,不然的话就如同那只迷惑的苍蝇一样总是碰壁了。宋代的思净禅师曾作过一首名为《答或问》的禅偈,告诫人们过分地偏执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运用他法也可以将事情办好: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偏则不全,执则不灵。不正常的形态往往始于偏见,而不协调的意象多半来自偏执。偏执会让我们的思想执迷其中而不能自拔,故而显得越发狭险,这样很难有所建树。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常钻“牛角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执。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谁也不能否认偏执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火药、电灯等一系列伟大的发明,一定程度上正是来源于偏执。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忽略偏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一失败与毁灭。在深海里生活着一种鱼,银肤燕尾大眼睛,味道鲜美。每年的春夏之交它们都要溯流产卵,顺着海潮漂游到浅海地带。而渔民们捕捉它的方法很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面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各牵着一头儿,拦截鱼群。这种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都一只只“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而帘孔也随之紧缩。竹帘缩得越紧,它们就会更加拼命往前冲,最终都被牢牢卡死,被渔民所捕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像深海里的这种鱼一样固执的人。适当的固执,会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如果固执发展到了偏执的程度,就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有个人性格非常倔,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不管别人再怎么说,他总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一天,他看到了姜。他并不清楚姜是怎么种植的,于是就想当然地认为姜是在树上结的。他经常和人谈论此事,有人听他说姜是在树上结的,于是就纠正他的说法:“姜是长在土里的,根本不是树上结的。”但这个人听了却不以为然。后来又碰到纠正他错误的那个人,两个人为此而争论不休。他争得急了眼,指了指自己身旁的毛驴,对那个说是姜长在土里的人说:“我愿意用我这头驴作赌注跟你打赌。咱们找十个人来判断,如果我输了就把毛驴给你,而你如果输了认个错就可以了。”于是他们先后找了十个人,让大家来评判谁说得对。最后确定将是长在土里的。那个人哑口无言,不得已把驴交给了那个人,然后说道:“驴子先给你,但姜还是长在树上的。将来有一天我会证明给你看,然后再把我的驴子赢回来!”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偏执的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往往自以为是,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想着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这种人往往还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时时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这种人一般很难让人接近,也很不容易成“气候”。禅宗曾经指出过:参禅若寻不得正确途径,即便是有执著精神,也必然是南辕北辙、一事无成。倘若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那份执著,破除心里的固执念头,人生将会少许多烦恼,多些成功。相反,如果我们过于执著于那些本不该执著的事情,我们将会迷失更多的人生。在现实生活里,一些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很大的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诩为“执著”。他们执著于名与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想的美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而当光阴逝去之后,往往会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选定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地奋斗下去,以求金石可镂”。但如果目标不合适,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不具备,那么与其蹉跎岁月,徒劳无功,还不如干脆放下。当你放下那些宏大而美丽的理想,选择伸手可及的目标时,或许局面会在瞬间变得柳暗花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8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